|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偏瘫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的观察,采取特殊手段来了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恢复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
【关键词】  偏瘫  心理护理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的患者大多数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常见的心理分期如下:1震惊期。2否认期。3抑郁期。4反对独立期。5适应期。由于每位患者情况的不同,他可以经历五个时期的全部过程,也可能只经历其中的1-2两过程。作为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震惊期
        1.1 临床表现
        1.1.1 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 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 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 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1.2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感情变化,给予紧急情况的照顾和处理,一般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支持疗法,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镇静药物。
        1.2.1 帮助患者应付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恢复自信心。
        1.2.2 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
        1.2.3 提供正确的知识,经说明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养成较合理的适应方式。
        2  否认期
        2.1 临床表现
        2.1.1 患者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负担与痛苦。否认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他有时间慢慢承认疾病或损伤的存在,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否认心理可抵挡不愉快的现实,暂时不降低康复效能。
        2.1.2 否认是在潜意识下进行的,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情况,中枢神经正常清醒地活动着,但由于所发生的事情过分尴尬、痛苦、难为情,于是把部分心理经验潜抑到意识不到的境界中去,好象被排除、遗忘或体会不到。否认事实的真相,相信没有这个事实,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1.3 表现为康复的欲望值太高,超过身体恢复的实际可能性。
        2.1.4 面对残疾,内心失去平衡,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象是从梦中惊醒。
        2.1.5 对病情曲解,不承认终身残疾。
        2.1.6 忧伤、悲观、苦闷情结一般较轻。
        2.2 护理措施
        2.2.1 依靠患者本身的能力,逐渐从周围病友、医护人员处了解病情,不作过多指点。鼓励患者多接触病友,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听从医生的指导,理智看待自己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见效慢,但可随患者人格的不同,自己找到合适的途径接受现实,认知变化进展平稳。随着对病情深入细致了解,缓慢进入抑郁期。
        2.2.2 对问题不要讲的太多,太严重。适当将病情分几部分、数次告诉患者。证据缓和,使之思想上有一个适应过程。不至于打击太严重,一下子进入抑郁期。
        2.2.3 一切要顺其自然地发展,不要操之过急。允许患者有一适应、领悟和认知转变过程。
        3  抑郁期
        3.1 临床表现
        3.1.1 随着对病情的深入了解,否认期可逐渐或突然消失。一旦患者患者面对现实,承认终身残疾,梦和幻想完全破灭,忧愁压抑的心情占主导地位。因患者残疾前人格特点、残疾损伤情况、周围社会环境不同,再加上对残疾认知的差异,可有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及长短不等的抑郁期。
        3.1.2 临床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苦闷、消沉、忧伤为主。悲观情结反应为持久和突出症状。
        3.1.3 有无用感、自暴自弃、自罪自责、放弃治疗。自感无路可走,无可奈何、悲愤自怜。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对前途悲观失望,有时饮泣不语或哭叫连天。严重导致失助感和绝望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念头和自杀未遂的行为。
        3.1.4 对周围环境普遍反应迟钝,感情麻木、能力不足、缺乏活力。自觉懒散乏力、精神不振,干事缺乏信心。注视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情均不感兴趣,对赞扬无反应、愉快感消失。
        3.1.5 出现社会退缩,与别人接触由主动变为被动。害怕与外界来往,怕被别人瞧不起。对以往爱好失去兴趣或兴趣下降。故作姿态极力掩饰,疏远周围的人。夸大自己的弱点,自我评价降低。
        3.1.6 持续表现警觉性、激惹性增高。易激动、发脾气、受惊、过分警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失眠或早醒。体重下降、性欲降低。抑郁症状是因认识到终身残疾后家庭关系破裂、经济困难、事业受损、人际关系紧张,对本单位或肇事单位在问题处理上的做法不满意等种种困境而诱发抑郁症状。抑郁期可长达一个月以上。病因与残疾有直接关系。
        3.2 护理措施
由于患者残疾前人格特征、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态度各异,残疾后抑郁期表现认知也各不相同。
        3.2.1  抑郁期患者情绪障碍明显,严重时产生极度悲观失望的症状,帮助患者学会合理的思维方式,放弃不合理的想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识来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的目的。
        3.2.2 对于心理障碍较轻的患者,应提供一个适宜的气氛帮助其寻找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接受患者的认知,澄清他的否定情感,使他认识到否定情感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3.2.3 对患者的肯定情感加以接管和认识,不加表扬和赞许,也不加入道德评价,通过重复患者前面讲话内容及要点的方式进行言语反应。
        4  反对独立期 
        反对独立是抑郁期后出现的一组与患者残疾前人格特征有关的症状。部分患者残疾后感到躯体的损失对自己是不公平的,今后前途已无指望。随着悲伤、忧愁心情逐渐地减轻,情绪相对平稳时,患者开始为自己打算。以残疾作为谈判的条件,尽量依靠单位和社会照顾,为一辈子有所依靠,想尽种种方法为自己谋取利益,不想参加工作。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会终身残疾后,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怕被社会抛弃,凡事都想依靠别人的帮助。一旦失去帮助,就会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以上种种原因形成的症状组成反对独立期。

        4.1 临床表现
        4.1.1 在经济或生活上尽量依靠社会、单位和他人的帮助,不想自己奋斗,不愿发挥自己的潜能。
        4.1.2 抑郁症状较轻。
        4.1.3 自动反对自己照顾自己,凡事不想自己动手,尽量依靠别人。
        4.1.4 自觉懒散乏力、精神不振,满足现状,不想参加康复训练,找种种借口躲避治疗。
        4.1.5 虽然已达到出院标准,但不想离开医院,找种种理由延期,或不断转科转院,以求长期住院。
        4.1.6 依靠亲友或本人不断向单位要待遇,以达到长期依赖的目的。利用某些行为作为谈判、磋商的条件,希望改变或减少损失。若不能如愿便退回到愤怒或抑郁状态。
        4.1.7 患者早期惯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可能是依靠。
        4.2 护理措施
        处于此期的患者首先进行认知治疗有一定困难,易产生抵触情结。可从行为疗法开始,对他目前不适应的行为给予纠正。
        4.2.1 患者不适应的行为是重复行为的表现或性格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另外的学习进行矫正。
        4.2.2 改变能引起患者行为和情结的内部语言。如果要改变行为,必须在行动前先想一想。重新概念化的内部语言能使不适应行为去习惯化,为产生新的适应行为提供基础。
        4.2.3 先增加患者新的适应行为,使其在相同情况下带来更大的满足,其次降低不适应行为的潜能。
        4.2.4 反对独立期患者情况比较复杂,心理障碍的关键是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协调不当,在行为上表现不适应。
        5  适应期
        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患者对身体残疾逐渐适应,接受了自己的形象,悲伤慢慢减轻,自尊、自信增强,同时能面对现实较理智地考虑问题,开始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考虑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事新的职业,从而进入了适应期。
        5.1 临床表现 


        5.1.1 承认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终身残疾,清楚了解躯体康复的现实可能性,已无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现实,尽最大努力将事情办好,做了最坏的打算。
        5.1.2 准备带着残疾重新开始生活和工作。根据自身残疾情况,个人特长,社会环境,选择适当的新职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认知和行为上有一致的表现。
        5.1.3 能较理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主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付悲痛、忧伤、愤怒等感情冲动。心情压抑减轻或消失。
        5.1.4 经济上努力自己照顾自己,尽量少依靠别人。
        5.2 护理措施
        5.2.1 适应期最突出的障碍是患者面对新生活感到选择职业困难。多数患者已无法从事原来的工作,需要重新选择。因此求职咨询和职业前培训已成为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应在这方面给患者提供信息。并应充分发挥患者自身能力,帮助他看到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努力适应当地社会环境。
        5.2.2 患者残疾后多数在家中长期治疗休息,很少接触社会。对进入社会与人来往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害怕别人讽刺和嘲笑,面对他人指手画脚的议论不知所措。可帮助患者从自我矛盾中解放出来,减少防御,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升华、利他、幽默等。现实和客观地看待问题,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增加自信心,减少“内射”现象。不管别人怎样看,能自我引导行为适应社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5.2.3 此时患者已有自我辨别能力,接受和适应了自己的失能状态,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前途,思想波动较大。只要及时引导,给患者提供继续探索自己的信心,使他体验到一种期望,一种动力,一种自我价值的发现。自尊、自爱、自信就会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自我探索的气氛下,患者容易接受治疗的意见,将它变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同化整合到自我概念之中,使个体化的防御减少,知觉现实、客观,解决问题有效,心理接受最佳水平。
        5.2.4 患者在适应期每一步努力都应该强化、支持,使行为保持下去,帮助患者想象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使他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心情平静,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对付挫折。
        总之,对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就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心理活动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行为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杨明明.心理障碍的治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2.9-13.
[2] 于兑生主编.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60-46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的整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引导
    脑卒中后遗偏瘫患者的早期康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生物标记
    病原生物在艾滋病患者的感染
    浅析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
    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对性病患者检查资料实施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