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颈源性眩晕推拿治验           
颈源性眩晕推拿治验

【摘要】  :[目的]探讨推拿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颈源性眩晕的患者8例,均应用推拿治疗,观察疗效。[结果]8例患者临床痊愈5例,显效1例,好转2例,无效0例,随访3月眩晕皆未复发。[结论]推拿疗法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眩晕;颈源性;推拿疗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e effect of massage on cervical dizziness.[Methods]8 cases were all treated with massage,observe their cure effect.[Results]5 cases were clinically cured,1 had marked effect,2 were better,0 had no effect;no were recurred after being followed up for 3m.[Conclusion]Massage has good cure effect on cervical dizziness.

  Key words:dizziness;cervical;massage therapy
   
  颈源性眩晕是因颈椎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其临床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部分病人眩晕症状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以及颈神经根受压症状,严重者可骤发一时性四肢轻瘫,引起轻跌而伴有意识丧失。本病药物治疗疗效常不满意,手术治疗病人不易接受。现将2008年12月所治8例病例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例,男7例,女1例;40岁以下1人,其余均为50~70岁;病史最长4年,最短5d;诊断为椎动脉型3例,混合型(椎动脉与神经根型)5例;旋颈试验均为阳性;8例均做X光摄片,皆有明显的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生理弯曲度变直;部分患者做脑血流图提示脑血流减弱。诊断标准:眩晕为主症,伴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触诊:颈椎横突左右不对称、棘突偏歪、棘突旁压痛、颈椎左右转动活动受限。X线检查:开口位片、侧位片有环齿侧间隙及环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齿状突轴线至枢椎外侧缘之距离不相等或与环椎中轴线不重叠,棘突偏歪,楔形开口,环椎后弓呈仰倾或旋转式移位,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反张,椎体后缘不连或中断等。

  2 治疗方法

    患者正坐,两眼平视而微闭,主动放松头颈部肌肉。手法与操作(1)头顶叩击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使患者头部紧贴医者胸前,利于患者头部固定;医者一手固定患者颈部患处,一手施法。用掌根叩击患者百会穴处,用力适中,快慢均匀,使头颈部产生振荡感,注意要使力垂直传导至患处。叩击时必须保持手部关节的柔软,操作要轻而富有弹性(叩击8~10次)。(2)四指推法: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分别放于患者项部两侧,屈曲指与掌关节,拇指与食、中、无名指螺纹面相对用力,并主动摆动前臂,形成推、拿结合的复式手法,自风池而下至大椎止,往返20~30次。(3)一指禅面部推法:用拇指螺纹面推。首先开天门(神庭至印堂)往返8~10次,然后推整个额部,重点刺激太阳穴。(4)扫散法:医者食、中、无名、小指放于患者耳后吸定,拇指在头维穴处来回扫散约9~10次。(5)头顶振荡法: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放在患者头顶,收腹提肛,引气于手,轻轻振荡约2~5min。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显效: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当工作时间长或体位长久处于不利姿势,可有不适感;好转:眩晕症状基本改善,偶尔出现运动性眩晕,疲劳时头颈有不适感;无效:所有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疗程均在3~4d,1次/d。8例患者临床痊愈5例,显效1例,好转2例,无效0例,随访3月眩晕皆未复发。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2岁,就诊于2008年12月10日。阵发性眩晕、头痛2日余。患者颈部不适,视物旋转,恶心、欲吐,伴有上肢麻木无力,有时头身有前倾欲倒之感。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旋颈试验阳性;X片显示:C6~7椎间隙变窄,C5后下角变尖,C6后上、后下角变尖,C7前上角变尖,颈韧带点状钙化。诊断为颈椎病(混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施以上述手法,第一次治疗病人即自诉眩晕症状减轻一半以上,经3次治疗后眩晕即消失,随访3月未复发。

  5 讨论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颈6至颈1椎体的横突孔上行,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走行于延髓的前外侧,在脑桥延髓交界处,两椎动脉合并成一条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延伸至中脑,分叉成一对大脑中动脉。椎动脉供应延髓、脑桥、小脑、中脑和间脑等部位血液。脑组织本身只储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氧,它所需能量全来自血液,故脑组织的血液必须持续不断,如脑血流被阻断,立即产生眩晕,不到10秒意识即可丧失。

    祖国医学认为“无风不作眩”,因此“风”是主要病因,而且多因内风而起,常与忧郁恼怒、恣食肥腻、劳伤等因素损伤肝阴,致肝阳亢盛化风形成内风有关,风动而致眩晕;部分患者是由于感受外风而致,外感风寒之邪夹湿夹痰阻塞清空,使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而发为眩晕,表现为轻者如坐舟车,飘摇不定;重者旋摇不止,难于站立,昏昏欲倒,胸中泛泛,恶心呕吐。中西医治疗对本病效果不理想,诸多临床报道表明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良好[12],有时甚至有消除疼痛于顷刻之间的功效。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机理在于:①充分伸展痉挛的肌组织,缓解痉挛;②增加病变软组织的血液供应,以利消除炎症;③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④消除异常应力,纠正其力线,恢复其静态与动态的平衡[3]。本手法是从生物力学、生物内能角度设计的,头顶扣击法直接作用于头部,通过力的传导而影响颈项部,其产生的轻微振荡能使颈部、脑部的血管痉挛得到缓解。通过本套手法医者所施动能转化为患者头部肌肉系统和血液系统内能,使内能得到调整,促进肌肉、血管的痉挛缓解,提高了血液流量。

【参考文献】
    [1]安玫,段祥余,杨美媛.推拿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1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39.

  [2]张墨淇.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61例疗效观察[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8(1):119.

  [3]康拥军.推拿加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142例分析[J].交通医学,2001,15(1):80.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
    当前完善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
    资源性产业链条中利益分配问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临床
    浅谈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H
    颈源性眩晕推拿治验
    兔脂肪源性干细胞在颅骨缺损
    民营企业的人才瓶颈源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