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基于制造业企业有效利用生产性服务的分析           
基于制造业企业有效利用生产性服务的分析
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外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比如,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世界IT产业中的100强已经有了90多家在中国投资,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投资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服务业的大部分领域都已经向外资开放,这对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使我国还不成熟的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有助于促进我国国内服务性企业不断完善经营内容、经营理念,丰富管理经验,加快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国外服务性企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提高我国生产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利用生产性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利用外部生产性服务不充分。随着我国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能力的增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加工、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和利用还远远不能满足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中间需求,是制造业企业中间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它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带来了有形产品的差异化和价值增值。对于我国的制造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还相对较弱,信息提供、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供给和利用不足,难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也难以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只能以劳动力等要素禀赋的优势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2.无法具备与生产活动相关的所有生产性服务。在企业内部,虽然不可能也无需拥有具备所有与生产环节相关的专业化知识的员工或部门;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加快,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即便如此,由于新的生产技术的标准化以及市场对企业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制造业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力量为生产环节提供所有相关的生产性服务。所以,出于对知识和成本的考虑,制造业企业会考虑购买或利用外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
  3.内部存在低效率的生产性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强化了对市场研究、金融、咨询服务、生产的质量控制,强化了对各类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但是,由于企业的员工不具备充分的专业化知识,或者说知识更新比较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企业不得不从其内部提供某些效率较低的生产性服务。

  五、制造业企业如何利用生产性服务
  
  1.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通过电子政务和

电子商务,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的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利用电子商务活动,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了解竞争者和合作者相关信息,从而调整企业的经营内容。通过政府在网上发布的政策法规和产业信息,企业能够了解哪些行业是受到支持、鼓励、或被禁止的,并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内容和政策,从而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高效率的信息技术和新型的管理方法,把企业内外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制造业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对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从战略高度加快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组织,把信息化建设同企业的基础建设、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经营和管理结合起来,使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
  2.加强研发合作。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制造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状况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生产,需要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企业研发活动可以自主进行,也可以通过外部购买研发成果或同其他机构合作进行。同其他机构的合作,既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由于我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许多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机构搬到了中国,这应当说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的扩散效应获得生产技术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独立研发机构的设立和自由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小。面对这种情况,制造业企业可以考虑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与相关企业进行研发合作。这样,企业间可以共同参与研发管理,优势互补、能力互补,共担风险,共享技术成果与利益,实现企业与企业的双赢。另外,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合作,分散研发风险,分摊研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不同主体共同发展。
  3.扩大金融服务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
    基于SCP模型论企业经济战略的
    浅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
    浅谈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
    浅谈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信号
    浅谈基于RFID系统的超高频室
    试论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浅谈基于环签名的电子拍卖方
    浅谈基于磨床的典型结构工艺
    中国制造面临困境根源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