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网络背景下完善高校信息工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背景下完善高校信息工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网络背景下高校信息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信息工作体系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构建和完善新的体系是高校面对的新课题。本文从完善信息工作体系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本校在信息工作中实现的五个方面的转变,对进一步推动信息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网络背景;信息工作体系;实践与思考

信息工作作为高校的决策基础、管理依据和联系纽带,历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转变高校信息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背景的信息工作新体系是发展中的高校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1  完善高校信息工作体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推进信息化的思想贯穿全篇,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高等院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趋势使信息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教育对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信息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高校信息工作必须努力构建和完善新型、坚实的信息工作新平台,开展创新、有效的信息工作。

    同时,高校信息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总体工作格局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新经验、作出的新成绩需要通过信息来传达,同时高校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也需要信息渠道来反映。当前,许多高校提出了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从单科性向多科性院校转型的奋斗目标和战略设想,只有不断增强信息服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才能切实解决“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这既是高校信息工作的现实课题,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 完善高校信息工作体系的实践

  2.1 思维模式实现了从日常信息管理到全方位信息服务的转变 

  传统信息工作方式侧重日常信息管理,缺乏综合服务意识,反应速度慢、处理手段单一、缺乏深度与亮点,很难及时反应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面貌。为改变这样的局面,我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信息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途径,信息工作的目的是为学校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有价值的信息既是全校各部门汇报工作实绩、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工作和政治责任,也是学校了解各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衡量工作绩效和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信息工作应当实现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功能。思维模式的及时转变使学校上下充分认识到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信息工作成为了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推动力量。

  2.2 工作体制实现了目标考核责任制从无到有的转变
 
  遇事报送、零散报送的工作体制缺乏整体量化考核,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信息工作的积极性。信息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学校改革发展中呈现出的许多重点和亮点都是从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中涌现出来的,因此各部门有责任承担起信息挖掘与报送的工作,并将信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好。

  2.3  队伍建设实现了从松散结构到整体构架的转变 

  没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素质强的信息员队伍,信息工作始终是缺乏战斗力的。因此,我校在建立信息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一支高效的信息员队伍,负责挖掘本部门工作的重点与亮点,加强对反馈类、特色类、调研类、问题类、建议类等不同类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学校信息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层素材,为信息归口部门对信息的综合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4  技术手段实现了从单一性到综合性的转变 

  传统信息工作主要以书面文字材料为主,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为信息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Email、QQ、手机等媒介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也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综合利用这些手段,灵活有效地开展信息的报送和处理。我校信息工作以校内办公信息网为平台,办公信息网是基于校园网络、供教职员工办公使用的校内局域网。学校各部门信息员在信息上报前经部门分管

领导审阅,动态类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探析网络辅助答疑系统的设计
    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
    广东构建红段子网络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
    浅析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防护
    TDM端局网络接通率研究
    浅谈电算化会计发展的趋势—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