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试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展。
  1.“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体性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既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又是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因此,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必须始终把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时性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性决定和赋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具有共时性。所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时性是指“三个代表”必须同时存在,同时贯彻,同时发挥作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结构中,每个代表的方位、功能和作用虽然并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各自的存在并无时间上的先后,即是说,任何时候任何一个“代表”都不能缺位。江泽民同志经常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这始终既包含时间上的恒久性,也包含时间上的同一性,它要求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同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时性必然要求作为自己具体实践展开的“三个文明”建设也要具有共时性,即“三个文明”建设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6](P9) 
  六、“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由“三个文明”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三个文明”之间既有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一面,又有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一面。“三个

文明”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不断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1.“三个文明”之间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首先,从各自的含义来看,物质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其次,从各自体现的关系来看,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中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身主观世界中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第三,从各自表现的内容来看,物质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追求,政治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追求,精神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高级精神世界的追求。“三个文明”之间的这种关系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三个文明”建设必须整体推进,共同发展,要求我们在建设中不能舍此一方、偏重一方、削弱一方或用某一方代替另一方。
  2.“三个文明”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首先,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证。只有物质文明发展了,才能为发展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水平向前发展,没有物质文明作支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难以发展。其次,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障,一方面政治文明决定着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另一方面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第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将“三个文明”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直至人类最美好社会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 郝立新,王为民.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2): 2~8.
  [5] 李志强.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
    从人本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试论“世界元”的政治哲学基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法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