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主题           
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主题
;     虽然人的一生有长有短,
        可谁也不能长寿永生;
        我们在下界分别,会在天国相见,
        那儿极乐的生命无边无尽。
        在另外一首题为《死亡》的诗里,她这样写道:
        砍去那枯死的小树,
        让别的枝条繁茂旺盛;
        至少,它腐败的遗体可以肥土,
        从中可以生长出——永恒。
        艾米莉对死亡的这种辩证和坦然的态度,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她的这种死亡观可以说是由她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的。首先就家庭环境来说,在幼年时期她就目睹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被疾病夺去生命,就连她唯一喜欢的一位身边的男人——父亲的副牧师,威谦·韦特曼也死于霍乱。她短暂的一生充满着死亡的气息并一直被这种阴影笼罩着。其次就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来说,那时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期,工人失业,物资缺乏,生活清贫,艾米莉在外出求学、当家庭教师和创办自己学校时所遇到的种种失意和挫折让她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涩并深感生活的绝望和孤独,也许此时死亡就是最好的选择。尽管如此,她仍坚信“有朝一日爱者和被爱者/会在山头相聚重逢”。
        艾米莉的诗歌,多半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是她心灵 发展 的记录,不管是反映荒原和自由主题的诗歌,还是反映爱情和死亡主题的诗歌,都是她心灵最高境界的 自然 沟通与融汇。她的这些诗“丝毫不像一般的闺阁诗,而是精练、简洁、刚劲、真挚”,并“具有一种格外亲切的音韵之美——它们粗犷、忧郁、崇高”。读她的诗,我们会感到“它们如同号角,声声打动我的心”,“凡是世上生活过的妇女,没有一个写过这样的诗”。
参考 文献 :
[1] 宋兆霖.石楠荒原上的两朵奇葩[J].外国文学研究,1997,(1).
[2]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诗选》序[Z].勃朗特姐妹研  究,1850:31.
[3] 宋兆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8卷.[M].//艾米莉·勃朗特诗 全编.石家庄:河北 教育 出版社,199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艾特玛托夫对中国当代作家
    浅谈艾米莉•狄金森的女
    简述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的
    从肠道艾滋病毒感染机制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