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手机:新闻资源开发的利器           
手机:新闻资源开发的利器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摘要 本文将“人”“机”“事”三个维度出发,探讨手机在新闻资源开发中的应用、问题和前景。
  关键词 手机 新闻资源 工具
  
  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闻媒体竞争的常规武器之一。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推进。信息的流动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域或某一群体。地方媒体原来所拥有的区域性传播优势被打破,全国性媒体也失去了资源垄断的地位,举国上下新闻栏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独家新闻更是难得。各级媒体面临着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新闻资源的问题,特别是地方媒体,常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一般来说,新闻资源的开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渠道的拓展,二是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信息渠道的拓展是横向的量的积累,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是纵向的质的提升。随着3G时代的到来,新一代手机多功能与大众化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新闻资源开发的工具。本文将从“人”“机”“事”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手机进行新闻资源的开发,并就手机在新闻资源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前景进行探讨。
  
  一、信息时代的超级信息采集工具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每一次技术的进步,每一次工具的创新,都会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新闻资源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采访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元。
  早期的新闻报道中,所有新闻事实都表现为文字和绘画,只有精于描述的人才能成为记者,只有粗通文墨的人才能成为读者。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得新闻事实、新闻现场可以用相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广播又使新闻能够通过声波传送;摄像机则记录了新闻事件的动态变化;直播车催生了现场直播这种全新的报道方式; 网络 的普及则让新闻的更新速度、组合形式、编辑手法等方面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超级工具,融合了短信、录音、照相、摄像、上网等功能,具有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媒体属性。它小巧轻便,价格低廉,容易操作,为大多数人所拥有。具有成为最大众化信息采集工具的潜力——截止至2009年3月,全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6.7亿,假如只有万分之一的人使用手机进行报料,那么人数也达到了6.7万人,数字极为可观。可见,手机是信息时代中最具 发展 潜力的新闻采集工具,它将极大地解决新闻资源开发的难题,让新闻媒体既能大大拓展信息渠道,又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挖掘。
  
  二、手机在新闻资源开发中的三个维度
  
  1 以“人”为源头拓展新闻信息渠道
  拓展信息渠道是开发新闻资源的基本策略,也是首选策略。在各种新闻资源中,以突发性新闻和社会新闻犹为宝贵。突发性新闻是独家新闻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新闻之一;社会新闻是来源最广、最受普通市民关注的新闻类型。只要占据了这两种新闻的资源,新闻媒体就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传统采访设备如摄像机、直播车的庞大、笨重和昂贵,采访的主动权被牢牢控制在新闻媒体手中,公众只能口述新闻线索,不能提供较为直观的材料。而职业记者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往往等到记者赶到现场时,事件已经结束,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手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随着照相机、DV机的小型化、大众化,民众进行新闻报料的途径更多样,所能提供的新闻素材更丰富。“在美国,这些进行新闻报道的普通观众被称为‘公民记者’。”如今手机的普及比照相机、DV机更为方便,公民记者成为无处不在的新闻眼睛,公民记者日益成为职业记者之外最重要的采访力量。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公民记者最能挖掘出身边的故事,最能提供职业记者鞭长莫及的独家资源。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发生连环爆炸案,包括CCTV在内的许多电视台首先播放的就是由现场幸存者用手机拍摄的图片;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情况很多就是由大学生用手机拍摄的;2008年12月10日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播出了《江苏市民手机拍摄小偷公交上行窃全过程》;无独有偶,美国的市民也用手机记录了美国男子在超市行凶的全过程……公民记者所提供的新闻素材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目前,已经有媒体为手机用户开辟了发布新闻的平台,比如2005年7月《羊城晚报》推出的图片栏目《手机抓拍》。不过对于民众的报料需要媒体建立相应完善的奖励机制来激励民众积极贡献手中的新闻资源,这样才能充分抓住“人”这个立足点。
  
  2 以“机”为工具弥补新闻事件漏失
  手机让职业记者轻装上阵,随时发布新闻。手机的照相、摄录功能让记者能随时用短信、相片、视频的方式记录新闻,并利用手机的上网功能把信息及时地发布出去。2002年11月, 中国 移动通信和诺基亚两大集团联合举办了“新闻手中行,彩信看巨变”——彩信手机新闻采访行动。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内的15家媒体的20多名记者组成采访团分赴北京、上海、重庆三地,单纯使用诺基亚7650彩信手机这种工具拍摄新闻图片并编辑文字,然后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和彩信中心将图片和文字发送至互联网,让媒体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及时发布。这可算是手机采访的一次典型演练,媒体已经开始意识到手机将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发挥重要的作用。2008年3月31日,新浪网新闻中心发布了《民警街头抓毒贩,记者用手机拍下画面》的新闻,记者利用手机成功完成了一次街头现场新闻的采访;2008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指挥救灾的过程中,一名随行的记者就用手机连线QQ,现场报道了她所看见的温总理在救灾现场的一言一行,并于第一时间发布了温总理摔到的消息。这些例子,不仅证明了手机能够弥补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第一手素材,也可以进行新闻的采访与报道。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3 以“事”为中心拓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手机界面设计的视觉语言
    探索低碳之路:新能源风光背
    使用手机银行,尽享精彩网络生
    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
    手机界面设计的视觉语言
    手机电视渐受关注
    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手机业市场品牌营销战略
    消费质量投诉:网购、手机等
    非法占有借用手机的行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