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炎性因子TNF           
炎性因子TNF
,但引起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仍不清楚。

  许多学者指出在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的同时,位于内层的髓核组织的水分开始逐步丢失,在椎体运动时,内层的髓核组织对外层纤维环的流体压力较正常时的压力大。在长时间且超大压力作用下,纤维环的内层开始退变,产生放射状的裂纹,严重者可以直接破裂到外层的纤维环,且在椎间盘组织退变的同时,软骨终板也同时发生退变,出现部分骨化[3]。有学者认为,椎间盘的退变始于软骨终板的退变,椎间盘的生物化学成分中富含水、胶原、蛋白多糖等,是椎间盘发挥生物功能的物质基础,而软骨终板是供应椎间盘营养的平台,由于椎间盘的营养大部分来自于终板组织,这种骨化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椎间盘的营养供给[4]。表3 椎间盘组织匀浆中TNF-α、IL-18浓度比较

  炎性细胞因子浓度(ng/ml)TNF-αIL-18实验组3482.18±21.91a45.39±21.23b对照组158.68±0.783.58±2.84注:经t检验,a:t=19.532,P=0.000,b:t=11.256,P=0.000 图1~2退变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400×) 图3退变组椎间盘组织TNF-α免疫组化染色多数阳性(400×) 图4退变组椎间盘组织IL-18免疫组化染色多数阳性(400×) 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其前体由22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58万u。TNF-α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其他类型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产生和释放TNF-α的能力,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细胞溶解、抑制增殖等作用,还影响多种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另外,TNF-α还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刺激它们产生超氧化物,释放溶酶体酶,对其周围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还可介导其他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强内皮细胞的趋化特性和表面抗原性;另外,它还是一种致纤维化因子,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

  Yoshida等[5]对突出椎间盘组织病 理学 和免疫组化等研究发现,髓核突出3 d后,出现大量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且炎症细胞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多。同时观察到TNF-α在髓核突出第1 d就由椎间盘细胞产生,更多研究结果认为椎间盘突出的同时椎间盘组织细胞就开始产生TNF-α等前炎症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导致突出的椎间盘内巨噬细胞聚集。由于聚集的巨噬细胞强大的吞噬活性及其释放的白介素的作用,椎间盘物质被逐步吸收。

  IL-18有许多生物学活性,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T细胞和 自然 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产生IFN-γ;使T细胞分泌IL-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T细胞和NK细胞表达Fas配体(FasL)等。IL-18可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且在促进IL-12产生大量的IFN-γ的能力方面,IL-18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巨噬细胞所产生的其他因子的作用。且IL-18在IL-12、IL-15的协同下可诱导生成IFN-γ、GM-CSF、NO等,并诱导CD14+巨噬细胞合成TNF-α。TNF-α反过来又促进IL-18的合成,从而形成正反馈,加重反应。

  本实验中退变的椎间盘组织TNF-α、IL-18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为其参与椎间盘退变提供了良好可靠的证据,进一步分析得知,退变组中TNF-α、IL-18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具有相关性。验证了患者年龄及病程在椎间盘退变中起一定作用。

  吕浩然等[6]在分子水平证实了动物椎间盘退变模型与人类的相似性,在人类腰椎间盘退变中明显上调的基因,在退变动物模型椎间盘中被发现同样上调。这为作者进一步的应用动物模型来研究TNF-α、IL-18在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TNF-α、IL-18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实验中,部分对照组椎间盘组织有TNF-α、IL-18的表达,也同时提示了TNF-α、IL-18在参与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时还有其他生物活性。

【 参考 文献 】
    [1] 赵序列.椎间盘退变的病因研究[J]. 中国 矫形外科杂志,2002,9:273-274.

  [2] Masuda K,Aota Y,Muehleman C,et al.A novel rabbit model of mild,reproducible disc degeneration by an anulus needle puncture: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disc injury and rad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appearances of disc degeneration[J].Spine,2005,30:5-14.

  [3] 李宝俊,关晓明,丁文元,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364-366.

  [4] 彭宝淦,贾连顺,施杞,等.软骨终板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147-150.

  [5] Yoshida M,Nakamura T,Sei A,et al. Intervertebral disc tissue engineering: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J].Spine,2006,30:55-61.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乳制品企
    影响我国制造业区域间转移的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因子分析
    加味小柴胡汤对顺铂诱导BRL细
    生长激素上调性激素抑制下青
    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比
    针刺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因子
    试析游戏中的模仿行为对电子
    温室栽培环境因子调控技术
    论析中国省际农业生产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