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
而是像蒲公英一样成千上万地遍布农村的一大批。这样的人从哪里来?唯一的答案就是教育。农村的教育大发展,新农村建设者大批涌现,不断成长,前赴后继,源源不断,农村生产何愁不发展?农村文化何愁不昌盛?农村的面貌何愁不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何愁不美好?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村居民,而新型农村居民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只有重视并加强农村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农民总体上来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奋朴实的传统美德,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这是人所共识的事实,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
        第一,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中国 有13亿多的庞大人口,每年大约新增1500万人,将近7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约是1.5亿人。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的占49%,小学及以下的占38%,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
        第二,农民缺少 现代 专业技能。一方面,留守农村的农民,大多是儿童妇女老人,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农业技术训练,而是依靠父辈经验的传授,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 经济 条件下,很难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 工业 和服务业的培训,不能从事复杂劳动,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其中大部分是脏活、累活、苦活。
        第三,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由于 交通 不便、信息不畅,人们的思想相对封闭、保守,有的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闲置现象,不思进取,致富能力不足; 网络 在农村还是奢侈品,各种文艺活动少,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薄弱,农民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有的地方农民把赌博当娱乐,赌资巨大;有的地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严重,使得社会风气复杂化。
        第四,农民相对缺少现代公民意识。 法律 意识淡薄、道德意识贫乏和信仰意识缺失。由于不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往往采取非法手段,甚至导致犯罪的事时有发生;以耻为荣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农民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信奉封建迷信,被一些愚昧的信念所左右。而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第一,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第二,在农村全力构建集教育培训、 科学 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劳动技能、培养实用人才;第三,完善农村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第四,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农民进行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体,充实、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设立农村卫生服务站,开展现代健康教育,改变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增强保健意识;通过具有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现代教育培训,不断引导农民走近知识、走向文明,提高农民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农民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和勇于奋斗的精神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农村学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浅
    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
    浅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农村中
    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与新农村建
    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构建
    2011年度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
    农村打黑除恶难点与对策
    地方公安机关农村“打黑除恶
    开辟农村营销市场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