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论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浅论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形式。
  (5)就业指导人员呈现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特点。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一般都具有心 理学 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他人员最低要求为学士,并具有职业咨询师资格。据统计,目前全美共有职业咨询师l6万人,其中80%在高校,为校内职业咨询师。同时就业指导人员具有明确的岗位分工,设有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以及秘书等。
  (6)就业指导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规模都比较大,一般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专门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特别重视就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全部开架阅览,供学生随时查询。通过校园 计算 机 网络 发送就业信息;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报刊;设置广告栏,公布信息;提供美国主要大型 企业 、公司的信息资料等。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和情况,从而使学生能最方便快捷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在德国,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政府、高校以及社会中介在这个过程中各有分工。其中,政府系统为主渠道,企业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中介,私人咨询介绍所为竞争补充。政府系统的功能与运作方式主要是信息统计、网络服务、职业培训;私人咨询介绍所主要面向企业,同时为求职者个人介绍职业,搭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企业发挥择优用人的主体作用,普遍重视人才选聘的战略与策略。大企业直接承担求职者的实习与培训,中小企业也委托政府系统等进行职业培训;各高校提供对学生就业的咨询服务,每个学校都设置了形式不同的专门机构,保证必要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主要运作方式是针对专业教育缺陷和学生素质的不适应,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学生则既是就业服务体系面向的客体又是求职的主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德国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中,政府关注与投入不断加强,各高校也纷纷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着重提高学生适应素质,就业指导工作愈加社会化、信息化、国际化。
  3.英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英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任务一般由学校承担,学校充当就业指导的“高参”。英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又担负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服务。服务部的资料储藏非常丰富,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等。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了解人才需求情况,经常会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建立联系。大学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人员,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计划求职方向,教他们如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写专门的求职信、面试中的注意事项等。在英国大学里做就业辅导的教师大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包括了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更重大的内涵,预约谈话的毕业生终日不断。另外,英国还有一个民间组织,联合各高校来编写就业辅导书,发布有权威性的评估和就业率统计信息。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三、各国经验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启示
  1.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形成体系化的运作形式。就业指导体系完备,一方面是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 企业 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只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大学的就业中心、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性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各高校要转变观念,在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加强与其他高校以及社会机构(如劳动中介组织、职业中介组织以及人才市场、人才中心等)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例如,通过联合企业建立大学生社会实习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课;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进行咨询等,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加快其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各界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就业市场,走进就业市场,在市场中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学校、社会、个人各有其责、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共同进行指导,形成庞大的就业指导 网络 ,更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2.开展全员全程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的对象不能仅限于大四毕业生,而应面对所有的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一年级将就业指导与入学 教育 和职业介绍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要求和社会地位,帮助学生初步确立成长目标和 发展 方向;二三年级着重加强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使学生对就业市场有一个感性认识,增强择业意识;帮助四年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同时进行择业方法、择业技巧等具体求职知识的教育,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进行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成功地找好第一份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和目标,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可有意识地指导和培养一部分条件许可的毕业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胆走创业之路。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端正学生择业心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3.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就业指导要各有特色。不论是名校、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地方性大学,也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都要从现实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学校的类型、特点进行各自不同特色的就业指导。例如:各校都可以通过与中学及一些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将就业指导前移至高中毕业阶段,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入学前的咨询服务,使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就业前景,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而学校也可以招到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国外低碳经济战略分析及启示
    论国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
    浅谈浅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联
    浅论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
    浅论关于多轴伺服制瓶机控制
    浅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和特色
    浅论建筑立柱的装饰造型设计
    浅论综合医院中药房管理浅见
    浅论公路工程中价值工程的应
    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