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析SWB和PWB:两种幸福感取向的整合研究           
浅析SWB和PWB:两种幸福感取向的整合研究
 摘 要 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对1000名高校在读学生进行调查。对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应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量表的整体结构效度较好,仅有一个题目所属的维度需要调整。采用结构方程全模型技术对心理幸福感的环境掌控和自我接纳两个维度和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掌控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自我接纳对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另外,积极情感还是自我接纳与生活满意度的部分中介。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
   
  1 引言
  
  关于幸福的哲学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享乐主义(hedonic)和幸福论(eudaimonia),享乐主义认为幸福是由高兴和快乐组成。幸福论认为幸福不仅仅包括快乐,还包括人类潜能的展现。这两个哲学派别衍生出了两种幸福感研究的心理学取向:主观幸福感(Subi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xychological Well-bEIng,PWB)。
  主观幸福感最初的目的是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Campbell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共同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生活满意度反映个体对现实与愿望的差异感觉,是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快乐感则是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一种情感平衡,是情感成分。这种界定得到了大多数持快享乐主义观点的研究者的认同。他们认为幸福就是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
  而在幸福论看来主观幸福并不等于真正的幸福。Rvff等人对个体人生全程理论背景下的幸福感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幸福不仅仅是快乐的获得,更是个体对于完美的努力追求以表现出个人的潜能。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幸福感概念以区别于主观幸福感,同时提出了对心理幸福感的多维度测量方法,它包括了人类自我实现的六个不同方面:自主性、个人成长、自我接受、生活目标、控制感和积极关系。
  主观幸福感是对情感和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而心理幸福感则检测对存在的挑战的主体感觉,两者在经验上是分离的,但是在概念上却是相关的㈣。为了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Waterman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
    浅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浅析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
    浅析中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现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管制政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政府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型式设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