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我国报纸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浅谈我国报纸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类。商业性的外报带着非常鲜明的市场化特征。比如英国商人美查的《申报》。美查办《申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赢利,所以非常注重经营管理。为了和当时上海另外一家商业报纸《上海新报》竞争,《申报》在经营上采取销售的营销策略,每份售价8文,而《上海新报》是30文。美查还订出了价廉的广告刊例,使得大量的华商广告涌向《申报》,为其带来了较丰厚的收入。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也进行了业务上的革新。《上海新报》则以改革版面、增加内容、美化版面、降低报价等措施应对。
  (二)市场化的摸索期:20世纪初到50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历了无数风雨,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不断洗牌,最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一段时间能够体现市场化特征的仍然是商业报纸。商业报纸在这一阶段初步开始了企业化和集团化的摸索,比较典型的如《申报》和《大公报》等。《申报》在1912年由史量才接办初期,销量只有7000多份,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量5万分的大报。《申报》在事业上的发展,正是它加强经营管理、推行企业化方针的结果。《申报》非常重视广告,专门设立广告推广科,派出外勤四处招揽广告。广告占版面的面积多至十分之六七。同时《申报》非常重视报纸发行,设报纸推广科,在本市和外埠都大力推广,销量最多时候达到15万份。不仅如此,《申报》在更新设备上不惜重金。当时从美国购买了两部最新的印报机,两个小时可以印完10多万份报纸,还自备汽车,加快送报速度。这一切,使《申报》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申报》发展壮大后,在1929年兼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商业报纸翘楚的《新闻报》,尝试建立报业托拉斯,虽然这场兼并遭遇了极大的抵制,最终迫使史量才让步。但是这是报业集团化的一次可贵尝试。与其他报纸相比较,在内容与经营上都显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和成熟的经营思路的当属《大公报》。《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在自己的开办之初就提出“四不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在旧中国,《大公报》具有崇高的声望。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过重大的影响。1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
    浅析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
    浅谈交通工程隧道通风系统选
    浅谈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从赵作海案看我国的司法制度
    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研究状况评
    浅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
    浅谈我国会计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