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选择           
论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选择
,正成为作家们自觉的创作行为。”刘庆邦、陈应松、曹征路、胡学文等人的作品更以令人震撼的尖锐和真实,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人们的艰难境遇,并力图挖掘苦难本身所具有的悲剧价值。既显示了文学对民生疾苦的直接表现,也是文学日益贵族化、精英化、欲望化、商业化的时代,作家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
  
  三
  
  如上所述,中国文化在进入90年代以后,被多重的历史力量分解、误置和重新整合,从而广泛地卷入全球文化的想象之中。从整体的文化思潮的背景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化无疑成为影响当代中国文坛的一股重要的文化力量。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确立的以西化为核心的价值诉求在20世纪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兴起后被逐渐解构。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总体发展方向,提出以“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文学现代性发展的理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从“五四”的彻底反传统、追求“全盘欧化”至此彻底改变了发展方向和思路,并持续到1970年代末。进入新时期以后,西方文化继“五四”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向中国输入,与中国的社会开放、社会体制的变革和历史、文化反思的时机契合,而中国文学也在寻找新的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将西方文化溶入了中国文学的精神之中。几乎与伤痕、反思文学同步出现的现代派小说,是中国当代作家有意识地向西方现代主义审美观念和写作技巧学习和借鉴的结果。紧随寻根文学思潮崛起的先锋文学,率先在中国文坛展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精神特质,从而“改变了已有的文学图景与文学路向。”在80年代初期,文坛曾经围绕“现代派文学”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一些极力推崇现代派的作家,主张把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点和艺术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文学创作,认为现代主义“不仅可以代表人类的现在,而且更可以代表人类的未来。”今天,站在新世纪的文化立场上回望和思考,就会发现真正应和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对新时期乃至于新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及精神实质,只不过它当时是被作为现代主义的思潮来理解和接受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近三十年中国戏曲剧本创作的
    试论近五年来国内关于图书馆
    论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相关
    中国法治改革三十年述评
    改革开放三十年住房变化与发
    立法论视野下的中国民法学:兴
    汽车: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
    踝足外科迅猛发展三十年
    影视动画改革开放三十年变迁
    2010年虎年三十的祝福语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