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三国演义》影视改编的话语分析           
《三国演义》影视改编的话语分析
显,容易辨认,后者则较为复杂。在小说和戏剧中,人物形象大都被脸谱化、类型化了,看到“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的必然是关云长,白脸奸雄则非曹孟德莫属。而在电视剧中,脸谱化、类型化的人物已经不能满足形象刻画和情节发展的需要,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机械出现的脸谱,故而电视剧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复杂丰满,力图将人物的忠奸善恶都呈现出来,留待观众评判。但比较来看,1994版电视剧仍然延续了毛评本小说尊刘抑曹的思想,每个人物都是贴好标签出场的,曹操就是奸雄,刘备就是忠诚,张飞就是莽夫,人物都随着既定情节的发展而完成自己的使命;相比之下,2010版电视剧中的人物则较为立体,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绝对的忠奸之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节的发展就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历史。
  此外,影视剧不能如小说般依靠文字叙述线性表达构成的有机统一文本使接受者实现不同程度的理解,而是将人物、情节打碎到镜头的拼接和剪辑中进而完成情节的构建。在这里,情节并不必然承担连缀全篇的责任,其因果链条作用的是各种因素打碎而重组的画面。影像和文字的蒙太奇不必要是叙事性的,它只对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负责。如果在观看中存在理解事物本质的可能,那就必须借助于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感性表象,即银幕呈现给我们的场景。
  小说和电视剧毕竟不同,如在改编处理上苛求一板一眼的真实则会损伤电视剧的连贯性。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从小说中取材,情感基调、人物性格、细节构成、故事框架等都与小说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电视剧无法依靠任何有助于澄清情节的叙述性语言,而只能将叙述性作品中的各种要素打碎重组,以人物形象及其行动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此连缀全篇。2010版则更好地将这种碎片化体现出来,它几乎抛弃了小说“抛物线”的情节构造,情节总体上按诸葛亮之欲成大业之三步进行铺排,其中对人物、战场、事件的构造都有其目的性,主题意识淡化,而博弈、造势的情况随处可见。
  (二)话语与个体
  1、改编者
  每一次改编都是一次话语实践,是建立话语的关系序列或关系网络的实践活动,改编者要考虑的不只是对文本的处理这一问题,还要关注所选名著作为一个特定话题在社会生活或社会制度中的存在情境,关注与其相关的知识、行为的各种形式,从而确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县令买竹竿和三国小笑话
    论《三国演义》的泛生命意识
    浅析《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男性与权力女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
    三国杀夫妻版
    《三国演义》与泰国现代文学
    五四青年节爱国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爱国演讲稿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