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网络交流“给力”天文科普           
网络交流“给力”天文科普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2011年5月10日清晨,广州电视塔上方出现了酷似皇冠的阴影。一位网友拍下照片,随即发表了一条担心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微博。但不出几分钟,这条微博的回复当中,就出现了热心网友给出的科学解释。
  当时,我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再度感受到了互联网在科学传播,特别是天文科普领域能够发挥的价值。
  我利用网络进行科学传播的经历,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我出任水木清华BBS(今天水木社区的前身)上天文版块的版主,并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与这个BBS上聚集起来的一众铁杆“追星族”共同讨论天文。2010年,伴随着席卷全国的微博浪潮,我在新浪网拥有了自己的微博,并逐渐熟悉了这种“e时代”流行的沟通方式。
  回首这12年,我发现无论是BBS还是微博,或许都不能直接向公众传播多少科学知识;但它们可以把对同一类事物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在讨论和争鸣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就让它们在培养公众科学精神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价值。仅仅从我所处的天文学领域来看,来自民间的天文学新秀活跃、前卫的观点,就可以让每个参与讨论的人都获得不少新的知识或者想法。
  2001年,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学生孟奂在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的时候,发现并证实了一个早已存在的新流星群。次年,他因为这个发现,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上获奖。为纪念这一发现,当时新发现的1210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孟奂星”。孟奂因此在2004年9月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天文系,上演了“数星星数进北大”的传奇。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孟奂开始关注这个流星群的时候,他曾经数次登录水木清华,在天文学版块上和全国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交流。在他的发现背后,有若干网络“高参”仅凭兴趣奉献出的智慧。
  而在我开通微博以后,一些重要的天文事件或是北京天文馆的科普活动,也可以得益于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迅速为公众所知。举例而言,有一次天文馆在某个周六的下午加映日本动画电影《银河铁道之夜》,于是我就在一天前随手发了一条微博。到了放映那天,特意来天文馆观赏这部著名影片的观众竟然达到了600余人;而且,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看到网友转发的微博之后赶来的。这件事就充分说明,微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探析网络辅助答疑系统的设计
    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
    广东构建红段子网络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
    浅析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防护
    TDM端局网络接通率研究
    浅谈电算化会计发展的趋势—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设新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