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马华后现代文学的文体转向           
论马华后现代文学的文体转向
设小说。这篇文本由三篇剧本组成,每篇剧本的后面又加插了若干条简短的剧评,实际上作者便是通过剧评制造他的后设语言。这些剧评/后设语言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彼此之间互有矛盾。有些剧评称赞剧本写得好,但是有些剧评则贬斥那些剧本,甚至作者本身自我嘲讽、自我解构,形成了相当逗论文联盟wWw.LWlm.coM趣的文本现象。例如以下的这段剧评:“演员性格不明朗,尤其是潘雨桐的塑造更是败笔,好象除了会喝酒,也没什么好干的,成了剧中的龙套。听说他已文思枯竭,写不出小说了。本来嘛,纯属虚构的故事,哪来那么多灵感?也罢,趁早改行卖云吞面去。”[11](P173)作者这样的自我解嘲,实际上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直接或间接的批判那些所谓的军事强国或经济强国,总是对自己的过去或现在的不合理行动粉饰漂白,缺乏反省的能力。
  除了《纯属虚构》,潘雨桐还有一些元小说文本,例如《纽约春寒》与《我爱沈苓》。相比之下,这两篇文本的后设手法比较典型了。也就是后设作者经常所用的作者/叙述者与读者、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人物、小说人物与读者的对话等。

论文联盟*编辑。

潘雨桐在文本中交代了他怎样写成以上这两篇小说:“那时我在纽约长岛,听殷以诚天天说,天天讲,我就写了《纽约春寒》。”[11](P50)这是与读者对话的后设语言。另外,在《我爱沈苓》中,潘雨桐则让小说人物沈苓呼之而出和作者抬扛,不认同作者对她的刻画?对她故事的那套叙述(小说人物在传统上是“受造物”,和作者的“造物者”的角色有天地之别)。沈苓的据理力争,使她成为潘雨桐小说里头最有性格的女性人物。且看文本如何具体描绘这情景:“(沈苓)‘世间的事有公平吗?你横笔在我身上的刻画公平吗?’(潘雨桐)‘对不起,我没想到这些问题。’(沈苓)‘所以,你完完全全虚构。’(潘雨桐)‘我只是作了一些剪裁。’(沈苓)‘剪裁?你描述的是另一个体。’(潘雨桐)‘我……’”[11](P65)小说人物与作者潘雨桐的抬杠,不同意作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马克思人格价值思想的哲学
    试论马清运在中国的建筑实践
    浅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试论马克思\毛泽东的中产阶级
    略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推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
    浅论马克思主义与保持共产党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试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