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衰退倾向           
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衰退倾向
论文联盟*编辑。

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衰退倾向

 摘要:新世纪中国文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许多新质,但问题也很明显。本文 着重分析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衰退的表现,及表达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重建的期望。
   关键词:文学精神 衰退 欲望叙事
  在《中国文学精神•总序》中,主编郭延礼将文学精神概括为:“文学精神就是以文学为载体,从中抽绎出来的有关文学的观念、思想意蕴、审美理想、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文体风范,以及创造主体所体现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人格力量和艺术创造力。”①古往今来,凡属世界一流的文学作品,其中必会凝铸着某些令人刻骨铭心,为之震撼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境界。进入新世纪以来,作家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认同,较之此前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显然有所后退。虽仍有少数作家坚持崇高文学精神,但总体呈世俗庸常态度,文学精神倾向衰弱。具体表现在:
  1.文体强化思想弱化
  近七、八年长篇小说的数量居高不下,但质量高的小说极少,与中国作家创作经典的情结挥之不去有关,渐渐地从精神层面滑向对小说文体的寄托与期待,构成文体上的写作压力。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写作的变形,不断在文体上变化形式感,使得长篇小说文体的发展和叙事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种文体压力也使得长篇小说在文体策略上更讲究技术层面的修辞方法,而小说其他因素被冲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韩少功《马桥词典》到近年来的《暗示》,李洱《遗忘》、《花腔》,莫言的《檀香型》、《生死疲劳》,阎连科《日光流年》、《受活》等,都显示出强烈的文体意识,接二连三地给我们的阅读造成震撼和挑战,并且使现有的文学批评显现出解读和阐释上的尴尬与窘态。批评界试图用“跨文体写作”、“先锋性”来赋予它们新的文学名词,包括对小说范畴的界定也产生了质疑。这些不像小说的小说表明,作家文体意识强化和对艺术指标的追求,会给作品带来思想性的弱化,精神性与艺术性割裂和对立。
  这种本体泛化的文学本体,不仅挤兑甚至淹没和覆盖了真正的文学文体的存在,同时也在削弱、消解和“异化”文学本体所固有的价值,使得文学在世俗眼里,甚至等同于流行的大众读物。还应该看到,中国作家在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思考绿色:21世纪的经济战略
    浅议新世纪现金流量表的发展
    20世纪经典油画
    论新世纪计算机通信技术研究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标准
    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
    何镇邦文学评论集《文学的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重要
    世纪之初江西教育体制的改革
    浅论从二十一世纪高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