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诺贝尔奖不是中国文学的标志           
诺贝尔奖不是中国文学的标志
论文联盟*编辑。

诺贝尔奖不是中国文学的标志

诺贝尔文学奖因它对杰出文学作品的遴选,已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文学至高的象征与荣誉。本来,光荣与梦想就是人类不息的精神追求,文学追求也不例外。一百年来,中国作家与中国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向往在情理当中,可谓年年失望年年望,正如夜航船永远向往着光明的灯塔。
  然而,有问题的是很多初衷纯正的事,可以在中国特色的社会环境里如一株好芽长出恶之花,让人无限地痛心甚至备感羞耻。
  刚刚读到北明采访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写的《马悦然谈中国作家行贿诺贝尔丑闻》,“你不知道我每个月收到多少封信!中国作家要我给他们弄到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马先生采访中的原话,更让人难堪的还在后面,他表示:“只有中国作家会写这样的信。真的是。就是中国作家!”看吧,中国人不只在自家的官场地行贿,风尚愈烈道行愈高,如今行贿都飘洋过海行到世界那头的文化领域里去了。
  再结合近年来有意无意间扫描到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纷乱关系,真有如刺卡喉不吐不快之感。
  
  首先,诺贝尔奖与文学的本体价值并无必然关联。
  诺贝尔奖是杰出文学的荣誉与高贵的冠冕。诺贝尔奖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对文学价值评定具有相对的权威性,但并非,也绝不可能是衡量作家与作品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任何奖项(包括诺贝尔奖)与时光检验相比,都有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挂一漏万是所有奖项的必然宿命。所以,作家对奖项如果有了绝对信服与精神依附,期望借助它来证明作品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本身从认识上就是对文学价值独立性的一种背离。
  当中国当代作家与读者从向往与期待,发展成过犹不及的诺贝尔奖情结时,一种文学上的价值观已经产生了内在的质变,非常态心理演化成一种文化国民性中长期解不开的症结与隐痛,甚至直接在世界文化领域内催生出令人震惊的失格行为,且如一场不解的心魔,愈演愈烈,已然呈现异化之态。
  从本体论出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所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至今依然精当:作者、宇宙、读者、作品。所谓,作家活在作品上,与这四要素相汇通。一个好作家,一部好作品,为世界所知晓,为读者所接受,为时代所传承,最根本的原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对呼伦贝尔市人保财险企业文
    浅析“贝尔康托”的起源与演
    奥苏贝尔概念学习理论在中学
    论呼伦贝尔湿地保护现状及加
    社会选择,市场经济与自由 ―
    社会选择,市场经济与自由—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断
    大众传媒·大众
    贝尔实验室是怎样孵化人才的
    贝尔实验室是怎样孵化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