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的美学探源           
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的美学探源
要求出发,强调声色之美的感受需要适度,必须符合感官的要求,否则,就不可能产生美感。
  中和的美学思想虽然是从音乐的和谐开始提出的,但它又不止于音乐,而是更多地蕴含着政治的、道德的、伦理的内容。单穆公反对周景王铸大钟时说: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上得民心,以殖义方,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然则能乐……乐之至也。(《国语·周语下》)
  单穆公从人的感官出发,看到了耳目的感受是同心相联系的,是“心之枢机”,耳目感官的感受会传达给心理,进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思虑行动。如果听和谐之乐,则会视正聪明,以德治民,“作无不济,求无不获”。说明只有声音的平和,才能使心理平和,进而达到德和、人和、民和、政和,做到以乐和民的最高境界。
  “和”所具有的使生理和心理、精神达到和谐,使自然和社会得到和谐发展,使国家安宁,天下太平的重大社会功能,不仅单穆公认识到了,乐官州鸠做了更为明确的说明:
  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止。夫有平和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宁,民是以听。(《国语·周语下》)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乐”之“和”,已经从“乐”的各种声音之“和”扩大到整个宇宙之“和”了。而“乐”之“和”不过是宇宙之“和”的表现而已。这从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中可以找到依据。春秋时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周杰伦音乐中的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传递心底的美感
    在与传统文化对话中寻找大美
    美国官场文化:亲民是修养,做
    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意蕴
    热爱母语声乐文化 完善民族声
    论文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
    浅论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与构
    初论二胡艺术与诗歌文化之联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