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乡土角度分析楠溪江渔业管理制度变迁           
从乡土角度分析楠溪江渔业管理制度变迁
论文联盟*编辑。

从乡土角度分析楠溪江渔业管理制度变迁

 摘要:楠溪江不仅因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国内,更由于其30年来渔业管理制度的变迁而屡屡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在回顾其制度变迁的同时,由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入手,讨论对于封闭性公共资源的开发制度设计中,产权制度的不适用以及群体意识的可行性。
  
  关键词:楠溪江渔业,乡土性,封闭性公有资源,群体意识
  
  切入点背景:楠溪江的文化以及历史底蕴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坰郊。苺苺兰渚急,藐藐苔岭高。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这首谢灵运的《石室山》描写的正是楠溪江及其沿岸的景色。这位好寄情山水的诗人,在任永嘉太守期间,写下了30多首山水诗,开创了著名的山水诗派。自其伊始,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于楠溪江畔的美景的刻画就如流淌着的楠溪江水一般绵延不绝,直至宋代达到顶峰。北宋时期出现了永嘉之学,溯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林石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又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
   而另一方面,围绕楠溪江畔散落分布的,正是中国第一大古村落群。其中最早的自然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而更多的则是五代十国时期到此躲避战争的名门望族。由于楠溪江畔地势较为险要,村落与外界之间联系较少,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唐宋风格的民居古宅。
  
  二.关注传统农业资源的乡土性——分析三十年来楠溪江制度变
  1. 关于乡土性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农业本身和游牧工商业不同,他直接取资于自然资源,而这些自然资源如江水,土地,其本身是固定的,这也就造成了小农社会中,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楠溪江以及楠溪江畔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这更加剧了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当地居民对于土地,对于江河的认知:这是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乡土。
   而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教学论文:有效实施乡土语文教
    浅谈乡土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
    浅论浙东乡土作家群对鲁迅创
    运用乡土植物营造地域特色景
    乡土植物在植物多样性的应用
    从送法下乡到理性选择——乡
    教学论文:有效实施乡土语文教
    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建设要把握
    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
    教学论文:有效实施乡土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