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
quo;新人”(即士人)在表中人物总数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根据他的统计,在春秋时期,这种出身寒微、来历不明的新人平均占总人数的26%,战国时期则增加到55%[10]。春秋战国时期,家道衰落的上层贵族和下层中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者构成了新兴的士阶层的主体。各种各样的士,如文士、武士、辩士、策士等等,在战国的舞台上表演着他们特有的技艺,为时代发展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吕氏春秋·贵卒》中提到的中山国的“多力者”吾丘鸠,《战国策·中山策》中“挈戈”随中山君而战的二人,都属于练得一身本领、报效其主的武士。《战国策·中山策》中还提到中山君“倾盖与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可见中山国士的人数十分可观。战国时期尚贤养士之风盛行,中山国铜器铭文中处处显示出中山君主对贤人的渴求,实际政治生活中,中山君对司马喜、张登等士人也是倍加信任和重用。这种对贤才的招揽政策,使得大批士人集中到都城之中。《管子·大匡》云:“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这里的“不仕”就是指没有当官的士,他们仍然要耕田,和农民都居住在靠近城门的地方,就是为了出城耕种的方便[11]。
  战国时期城市的工商业功能大大加强,但城市居民中仍然存在农业人口,考古资料也证明,在一些繁华的都市内依然有农业人口的存在。灵寿城址内有三处比较大的居住遗址,其中二号居住遗址出土有磨光石凿(凿长10.6厘米)和陶网坠,这些出土遗物说明这里居住的很有可能是从事农业的人口,且二号居住遗址紧邻西城墙,靠近城门,这也和文献记载及其他都城考古中农业生产者的聚落遗址所在位置大体相同。
  灵寿城有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区。四号遗址是制陶作坊遗址,现存面积为东西200米,南北200余米,文化层平均厚度1.2~3米。五号遗址是铸铜、铁器作坊遗址,面积较大,南北960米,东西580米,文化层厚1.2~1.7米。这样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区必定聚集着数量庞大的手工业者。而且从出土遗物可知,中山国手工业部门齐全,分工细密,这也是要以大量的手工业人口为基础的。位于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南角的六号居住遗址,现存面积东西300米,南北180米,发现较多夯土建筑残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中国灵长类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发展模式
    中山市物流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浅析孙中山的“主权在民”思
    孙中山的考试思想及其当代价
    历史的濡养——孙中山法制思
    论中山市工业产业发展的路径
    论孙中山农村建设思想对建设
    论孙中山的行政法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