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近代史上的“东学西渐”           
近代史上的“东学西渐”
论文联盟*编辑。

近代史上的“东学西渐”

 [摘要]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更多地是扮演了“拿来”的角色,“送去”的成就并不突论文联盟*出。因此国内学者在这一课题上,也多侧重于探寻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东学西渐”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以“中国文化对德国的影响”为例来展现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另一个侧面。
  1 近代中国文化在德国的传播
  1.1 明末清初的“前汉学”时代
  德国的汉学研究,同一些欧洲国家一样,也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传教士时代。一批早期来华的德国传教士邓玉函、汤若望、魏继晋等,在中国文化的西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传教士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广泛介绍,欧洲兴起了一段“中国热”。莱布尼茨认真研究在华传教士们发回的报告,并把其中的一部分编辑成《中国近事》出版,这部作品对中德文化交流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强调中、欧各有长处,有必要互相学习借鉴,他甚至提议:“鉴于我们道德急剧衰败的现实,我认为,由中国派教士来教我们自然神学的运用与实践,就像我们派传教士去教他们开启神学那样.是很有必要的。”[1]
  1.2 19世纪德国汉学的滥觞
  在经过了18世纪的相对沉寂时期之后,到了19世纪,德国的汉学研究才又逐渐活跃起来。期间,可以称得上汉学研究先驱的主要有诺曼、库尔茨、普拉特的等人物。在从“业余爱好者汉学”向学术性汉学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威廉•绍特和加贝伦茨。绍特以《论中国语言的特点》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并翻译出版有《御书房满汉书广录》,被认为是“德国学术性汉学的奠基人”。
  1.3 20世纪初到二战期间的德国汉学热潮
  这一时期是德国汉学真正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到二战前,已开设了汉学专业的就有柏林大学、汉堡大学、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波恩大学,汉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已经从东方学分离了出来。
  20世纪初叶,德国最负盛名的汉学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
    文化形态学的近代史
    《近代史杂志》简介
    王新生:我国30年日本近代史研
    历史二轮复习卷(二)近代史部
    浅谈近代通信工程的发展
    近代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
    浅论中国近代商标的艺术设计
    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民生主
    论契约自由原则在近代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