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美”
  
  在文学革命中,对“文学”的关注还包含着自身的“两歧性”,这使“文学”在具体认识和实践上一度徘徊于“革命”与“审美”之间。对于晚清以来的文学,梁启超“三界革命”所代表的政治现代性,和王国维通过介绍西方哲学、美学而返回文学自身的审美现代性,一直构成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理论资源。但较之前辈而言,文学革命时代对所谓“革命”与“审美”的界限区别得并不十分明显,它们常常包容在一个理论家或是一个作家的主张与创作之中。
  为文学革命张目的陈独秀,在这一时期对文学的思考同样包含着两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只不过,由于陈独秀主要是以一位“老革命党”的面目出现,因而,其文学“审美独立”的一面并未得到深入地展开。在1916年8月21日,胡适以“文学革命八事”(即上文的“新文学八事”)为主要内容,寄给陈独秀信后,陈独秀便在回信中指出:“尊示第八项‘须言之有物’一语,仆不甚解。或者足下非古典主义,而不非理想主义乎?鄙意欲救国文浮夸空泛之弊,只第六项‘不作无病之呻吟’一语足矣。若专求‘言之有物’,其流弊将毋同于‘文以载道’之说?以文学为手段为器械,必附他物以生存。窃以为文学之作品,与应用文字作用不同。其美感与伎俩,所谓文学美术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是否可以轻轻抹杀,岂无研究之余地?况乎自然派文学,义在如实描写社会,不许别有寄托,自堕理障。”①陈独秀担心胡适的“八事”有可能被理解为“文以载道”,不但构成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最终的“面相”,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西方文学影响下文学自主的主张。即使在充满战斗檄文声势的《文学革命论》中,陈独秀在谈及“今人所不

论文联盟*编辑。

满昌黎者”时,也指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方向浅析
    试论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教学改革的
    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原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的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之我
    传统文化融入我国现代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