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出发点           
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出发点

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出发点

 儿童的天性是爱智慧或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然而,受传统人伦关系影响下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儿童的这种天性慢慢减弱甚至消失。为保持儿童这种爱智慧的天性,应尊重儿童学习哲学的权利、地位和能力,尽可能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儿童千奇百怪的提问,这是儿童爱智慧的一种表现。哲学的本质是对智慧的热爱或追求,所以要满足儿童对哲学智慧的需求。
  1.“爱智慧”是儿童的天性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1] 求知是源于对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智慧的爱、探索和追求。儿童对一切事物都是新奇和陌生的,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就会满脸好奇并不厌其烦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是迫切地想知道身边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是怎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再满足于这样简单的问题,他们的提问开始具有了哲学色彩,而且具有原始性的,是一种原始的哲学思维。这种原始的哲学思维始于儿童的好奇心,他们思考的内容主要是事物的起源、天地形状以及事物的最简单变化和关系。儿童的哲学思维具有直观性和思辨性,很容易产生原始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2] 例如我小的时候在哪里呢?[3] 这几乎是每个儿童都问过的问题。很多问题在不同时期都被儿童所提出,而且他们并不满足于简单或者模糊的回答,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追问答案的时候,他们不仅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而且也在思考成人给出的回答,如果他们觉得回答中还有困惑,他们还会继续追问,直到觉得问题没有疑问为止。
  哲学的本质是爱智慧,或者说是对智慧的热爱或追求,这种爱智慧的本质在儿童身上似乎是先天就有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4] 而心理学上认为儿童的天性是玩,儿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玩什么、怎么玩上。实际上,玩和爱智慧之间又是密切配合的,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究事物的本质,他们兴致勃勃地把闹钟“玩”成了零件,目的是看看闹钟到底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它里面的针会一圈圈走动、为什么走到固定的时间就会响等问题,在儿童的脑中不断出现,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教育
    心理学: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
    心理学:父亲缺失与儿童的性别
    心理学:父亲缺失影响儿童性别
    心理学:儿童性别角色形成受多
    儿童笑话:香蕉皮
    儿童笑话:中文翻译
    儿童笑话:有口皆碑
    儿童笑话: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