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议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浅议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实现途径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有人说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没有历史合理性是站不住脚的,更不存在因为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而“搞早了”的问题,这也是笔者在此详细叙述马克思未来社会实现途径的目的所在。
   三、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想的肯定和发展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的未来社会的构想始终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并付诸了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预见是科学的、彻底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机械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我们每一个搞社会科学的人,都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中国对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构想的肯定与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5~296
  [3]岳夫川、沈济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第1版: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马克思人权观生成中的探索
    马克思唯一的一次炒股经历
    探析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当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自组织思
    浅议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计
    浅议中国文化走出去
    青年马克思走进黑格尔哲学的
    浅议独立学院管理学科中经济
    浅议电算化会计中若干会计方
    青年马克思党校学习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