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古汉语文学颜色词之管窥           
古汉语文学颜色词之管窥

古汉语文学颜色词之管窥

  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对一种语言词汇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都不可以忽视其文化特征。词汇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往往不可避免地打上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烙印,它可以像“活化石”一样承载一个民族不同时间、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容。
  一
   古汉语中,颜色一词的本义是指人的脸色、肤色。《楚辞 渔父》中:“颜色憔悴”。颜与额同义,《说文解字》:“颜,眉之间也。”“色,颜气也。”后来“颜色”不但指面色表情,也扩大了其范围,引申为各种事物的色彩。如果注意观察汉字中表示颜色的字,我们会发现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在早期汉字(甲骨文、金文)中,很少有表示颜色的字,但在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中却一下子冒出了几十个颜色字,而这些字大都以“糸”为表义偏旁。到了现代,这些“糸”旁颜色字又大多成为死字而退出社会交际舞台。透过汉语颜色词的发展轨迹,我们窥见的却是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历程以及汉民族审美情趣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
   许慎《说文解字》中出现的众多颜色字:“红”、“绿”、“紫”、“绛”、“绯”、“素”、“缟”、“绀”、“綦”、“缁”、“缇”、“缥”等。显然,这些都是形声字,以“糸”为惟一的表义偏旁。“糸”为何物?《说文》释:“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糸”作为细丝,乃是古代人们主要的人工服饰质料。由此不难发现,在先民的心目中,颜色与人的衣饰似乎具有异乎寻常的密切关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民族地区儿童汉语文学习困难
    汉语文学的新阶段
    汉语新文学概念的第一波讨论
    《汉语新文学通史》新书座谈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与对
    汉语称谓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浅析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
    浅论初中语文说明文的趣味教
    如何解决快餐式教学和语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