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历史考察           
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历史考察

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历史考察

 政党是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政治组织。政党向社会作出反应,代表某种社会利益;社会阶级、阶层或群体选择支持政党的政治主张,并自觉追随政党的政治行为。在政党代表民众与民众拥护政党的互动中,政党充当了民众的代言人和领路人,民众形成了政党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周恩来曾指出:“各个民主党派,不论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他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1]我国的民主党派主要是国共两党之外的一批忧国忧民的爱国民主人士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建国、民生富裕的理想而组建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伴随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从“阶级联盟”逐步演变成“政治联盟”,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也发生了质的嬗变。
  一、革命时期的阶级联盟
  我国现存八大民主党派都成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在国共之外成立的“第三党”或“第三者”,以中国农工民主党和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二是抗战胜利后以促进民主建国为旨趣的党派,以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九三学社为代表;三是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民主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是其他有特殊地缘联结关系的党派组织,主要是中国致公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编辑:www.ybask.Com 。
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各民主党派成立的背景不同,各自所联系和代表的社会群体也有所差异。
  (一) 国共之间的中间地带:农工党和民盟
  民主革命时期,以国共之外“第三党”或国共之间“第三者”出现的农工党和民主同盟,集聚中间阶层和中间势力的力量,其社会基础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组织规模一度发展较快。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败之际,以邓演达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以谭平山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媒体、民主转型与社会运动
    法治社会里的民主——票决
    古巴社会主义参与民主制
    民主自治还权于民推进社会管
    关于加强石油职工民主管理措
    女儿的民主运动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结构与转型
    依法民主管理引领牧民群众发
    民主政治的后现代策略
    试论邓小平对列宁民主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