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物感说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物感说
超越期
   1.对物感说的继承与丰富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蚁)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美如珪漳之慧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沈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1)这里刘勰也论述了四季物色的变异对诗人心灵的感发作用。自然中的万象是诗人文思的宝库。无物、无时不在感发着诗人的灵魂。
   (2)感物而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人心善感,具有强烈的敏感性。
   (3)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各种景物又有不同的风貌,不同风貌的景物又引发诗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物象与诗人情感之间是对应关系。
   2.对物感说的超越:感物说的提出
   (1)《物色》篇:“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编辑:www.ybask.Com 。
”[5]
   “随物宛转”,是指创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心之宛转附物。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强调作家在创作中要尊重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与心徘徊”,是指创作过程中客体的描写必须符合于表达主体情意的需要,使物之能与心相契合的部分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以心去驾驭客观事物。
   (2)《诠赋》篇:“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明诗》篇:“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他把诗歌创作中的情与物的关系分成了两个阶段,即“情以物兴”(亦即心之“宛转附物”)和“ 物以情观”(亦即物之“与心徘徊”),情与物的关系也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探究昆曲中折射出的中国古典
    中国诗意电影的古典美学品格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和资本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研究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
    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核心价值
    四大特色的耶鲁对当今中国高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与经济振兴
    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