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孔子“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哲学分析           
孔子“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哲学分析

孔子“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哲学分析

 研究儒家伦理哲学,历来学者都绕不过孔子“仁”的思想,但孔子的“仁”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哲学的进而是伦理学的思想,却缺少系统和有效的论证。也就是说,孔子“仁”的中心哲学思路,以及后来儒家对于人己问题的思考的哲学内涵是什么,较少得到哲学的对待和仔细的研讨①。甚至可以说,“仁”的思想在哪一种意义上是伦理学的思想,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作出哲学的论证。因此,尽管研究孔子“仁”思想的著作汗牛充栋,而深入探讨“仁”的伦理学意义,尤其是“仁”如何成为其作为己与人关系的哲学原初出发点的哲学讨论并不多,而从比较哲学角度思考此问题的成果就更少。本文从宋儒关于“孝”与“仁”关系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证“孝”之非反思先行性,以及其本体论与宗教性基础。
  一、对宋儒“孝”“仁”不通的哲学突破
  《论语》通过有子之口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它来自人对自己生命原初状态的体会。编辑:www.ybask.Com 。
人通过领会最初的家庭关系,增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的孝心,进而将这种孝心发于行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②
  孝心是“为仁”的根本,如果认真体会孝之本,道就慢慢成长起来。人先有孝、有亲、有爱,才能达到“仁”境。此“仁”与“人”本通,陈善、王恕、焦竑、朱彬、江声、王肇晋、黄汝成等都认为“仁”当作“人”,其实是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③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14、14页。。程树德认为宋儒不通训诂,强行解释“孝”与“仁”的关系,却很难解释得通。如程颐认为孝悌就是非常具体的行为:
  谓行仁自孝弟始,孝悌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孔子思想中的美学思想是
    当孔子的仁学思想遇上现代社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哲学
    《史记.孔子世家》三家注引文
    孟子“性善论”影响下的现代
    论孔子文质观及其对中国当代
    浅析儒家人生哲学之孔子的人
    孔子语文教育观及其对当代语
    浅谈井上靖长篇历史小说《孔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