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转型中的互联网新特征与治理之道 |
|
|
传媒转型中的互联网新特征与治理之道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新世纪世界格局中的一极重要力量。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互联网在强力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前所未见的问题,激烈冲击着现有的社会秩序,互联网治理成为世界性难题。 近两年,具备全新传播特征的互联网的“双刃剑”功效尤其是负面效应进一步凸显,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在这种态势下,对于正同步经历急剧社会转型和传媒转型的中国而言,如何趋利避害,降低互联网对于社会发展的风险,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努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之道。 一、 传媒转型与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 互联网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甚至成为影响政治层面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主要在于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和革命性的传播功能。近两年,互联网全新的传播特征更为彰显。其全球化、全民化、融合化、移动化和社会化的传播方式进一步释放了互联网的传播能量,大众传媒在媒介属性传播功能方面发生了彻底的转型。 1.全球化传播的最强势媒体 在传播范围上,通过覆盖全球和无缝对接,互联网基本上已实现全球传播。编辑:www.ybask.Com 。 在传统媒体时代,尽管广播、电视通过广播网和电视网拓展了媒介的传播范围,但由于受到设施、网络标准和传播政策限制,它们实际上还都属于区域性媒体;而互联网则打破了多种传播壁垒。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当前全球每百人中网民数量超过30人,手机用户近80人,借助近乎覆盖全球的多种网络和丰富多样的传播形态,互联网在传播范围上基本上联通全球,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媒体。 以微博为例,面向全球服务的Twitter已推出了多个语种语言,其全球2亿独立用户中则有70%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地区。此外,海内外的用户都可以使用新浪等微博登陆,新浪等四大门户的微博均拥有上百万的海外用户。全球化传播的互联网既给公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全民化传播的自主性媒体 在传播主体和传受关系上,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政府、传媒机构垄断的传播主体格局,极大地突出了公民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网民不再是单向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自主生产传播内容并传递信息,公民成为信息传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皖新传媒VS新华传媒:传媒板块龙头之争 下一个论文: 论皮影艺术的价值与传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