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uo;术数”李译为“Shushu(the ways to cultivate health)”;吴译为“the art of prophecy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Yin and Yang”。
  李照国先学英文,后习医学,他翻译《黄帝内经》的原则就是译古如古,文不加饰。[4]李译中术语倾向异化,将相关翻译作为文内注解附于其后,以保持中医概念的原始内涵。篇章翻译较严格地遵守原文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需要增加的词语均置于中括号之中。李译本普遍被我国中医翻译界认为是汉语背景译者英译《黄帝内经》的代表,入选《大中华文库》。
  吴连胜(1916-1998),著名经济学家,1995年移居美国加洲。吴奇1988年起先后在美国教中医至今。为了增加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度,吴氏父子翻译《黄帝内经》倾向于归化,获1996年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最高荣誉金奖。

  2.文本的开放性和未定性
  文本本身并没有意义,文本的意义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来源:Www.Ybask.Com 。
文本只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图式化的框架,这个框架无论在哪一个方向和层次上都有许多空白,有各种未定点和无数个可以把握的确定点,这种意义结构的疏状形形态便造成文本的意义总是呈现出未定性和开放性。文本的这种未定性和开放性不断地唤起读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赋予未定性确定的含义,从而更新原来的视域,使文本的意义永远处于向未来生成的无限可能性之中,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定时代的译作只是特定历史和特定文化条件下的临时性产物,同一个译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会有不同的视域,而不同的译者由于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其视域也不可能相同。文本的意义总是和理解者一起处于不断形成的过程之中,译者可以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激发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尽相同的意象,产生不同的意义,形成不同的译本,这就为译者提供了重译同一文本的机会。
  从1925年Dawson节译的《素问》至今,《素问》共正式出版过13个重译本。而《本草纲目》英文节译本早在1736年便以《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在伦敦出版。从1929 年起,《本草纲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的两大特点
    价值还是实践:人文体育观哲
    《黄帝内经》中女性养生的哲
    从哲学角度看化学中的德育生
    西方主体性哲学思想历史演变
    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哲学界的神
    科学哲学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学界伊斯兰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
    《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