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路径的重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路径的重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更是通过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对党员干部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普通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广泛的受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解放的学说,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创造历史的强大物质力量和高度的理性自觉,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和热情,最终转化成为人民大众的实际行动。
  (三)从理论样态演进来看,是从原著到通俗化的过程
  诞生于19世纪中叶德国的马克思主义,保持着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欧洲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它对中国大众来讲比较抽象和深奥,同中国的国情存在着疏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样态到具体化、中国化,再到民族化、通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寻找出适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党在每一发展阶段具体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的实践过程中,在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整理:WWW.YbAsk.COM 。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通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这种外来思想文化与汉民族特点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相融合。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另一方面,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之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四)从传播方式的演进来看,是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来看,理论传播方式是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报等纸质媒介和小规模研讨会进行面对面的小范围、近距离传播。抗战时期,除了通过党校培训和干部培训班等对党员干部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还在延安创办了广播电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有了较远距离、较大范围的传播。但是由于艰苦的物质条件和战争环境的制约,这种传播受到了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观
    政治观更新不能丢了马克思主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
    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罗尔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国有企业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