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略谈历史课堂对语言表达的要求           
略谈历史课堂对语言表达的要求
言确切、严谨,甚至就是一些形容词的用字遣词也必须恰如其分,不能言过其实。由此可见,历史教学语言来不得半点虚饰和造作,特别是在讲叙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时,一词一句都应仔细斟酌,要言之有据,不可为美饰其词、渲染气氛而损害历史的本来面目。
  三、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且有时代气息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语言艺术的至高境界。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要引证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大多是先人们藉以成书的文言词语,较为难懂。因此,必须加以解释,将其口语化、通俗化,使学生闻之易懂,听之顺畅。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历史语言的通俗性不能超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概念的时代性,所以历史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时代气息。历史课堂语言最

犯忌的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引用古人的原话、古籍的原文。如:汉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短短二十二个字就把削藩的必要性阐述得深刻透彻,却又浅显易懂。教师通过原话和原文的引用渲染了时代气息,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语言表达应生动活泼充满情感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活动的记录。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往往把一些生动具体的历史现象和事件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概念化、结论式的术语。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概念化、结论式的术语再创为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活生生的历史风貌重新展示出来。历史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讲圆明园被焚毁时,教师就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采用悲愤的语调:“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100多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蚀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呼叫:‘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rsquo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谈历史教学语言的规范与运用
    历史试题语言精准性及其对教
    谈历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谈历史教师的语言特点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之半产业化
    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所处的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
    略谈学生的创意写作
    略谈房地产经济现状与未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