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历史试题语言精准性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历史试题语言精准性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uo;戊戌变法就是走日本的路”等等不一而足。究其来源,他们都能找到“权威”考卷作为依据:“专家们这样考我们,我们只好就这样教。”也许他们忽略了“论从史出”的教学原则,也许他们的做法淡化了历史教育的本来意义和历史课程的性质,也许他们过于简单地理解了试题的导向价值,也许他们过于盲从或曲解了命题者的意图。其实我们还能够列举许多来自于历史课堂的这类 “也许”,这样的“试题效应”能不让我们为历史课程教学担忧?命题者不该引以注意?

  三、“这一战争有何重大国际意义”的试题及“参考答案”还须商榷。
  对“这一战争有何重大国际意义”这一试题,我们应这样认识。首先,“战争”和“战争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试题要考查的是“战争”的意义,还是“战争结果”的意义?如果是前者,战争本身的意义就是其破坏性;如果是后者,胜败结果产生的作用及形成的影响才是它的意义。如果命题立意在后者,那么,命题者是要求答出实在、具体的意义,还是概括性的意义呢?一场战争是另一场战争的一部分,就是它的意义吗?这“参考答案”所给出的概括意义就是最佳答案吗?那么,“一场战争为另一场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否同样是对实际意义的另一种评价和概括?如果学生真答出了这场战争的实际意义——“遏制或消灭了国际法西斯势力的一部分”,其和“参考答案”相比,哪一个更恰当呢?当然,如果从习以为常的“习惯”说法上看,这题的应答似乎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能够充分认识这种规格考试的严肃性、导向性,命题者是应该做到命题概念严谨、规范、无懈可击的。
  历史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思维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是教学的常理和基本要求。而依据类似用这种试题中的概念和观点来施测考查,学生会“领情”吗?得分率56%、失分率44%的考查结果公平、合理吗?从重视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谈历史教学语言的规范与运用
    谈历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谈历史教师的语言特点
    略谈历史课堂对语言表达的要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之半产业化
    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所处的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
    拓宽历史教学渠道,提高历史教
    浅析新历史环境下的马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