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台湾中小学教育现状对福建基础教育的启示           
台湾中小学教育现状对福建基础教育的启示
际教学操作中,除了通过中小学显性课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之外,似乎很少有更为深入的品德教育。相比之下,台湾在德育这方面的实际操作上是做的比较全面的,如在中小学中设立品格教育专栏,开展各类品格教育活动以及社区的介入和资源的共享等等。
  1.2 重视双语的教学
  追溯历史原因,台湾曾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沦为殖民地,因此,台湾的基础教育在当时就已经融入了国际元素,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于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学习英语,将幼儿教育纳入正规教育,“及早学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外,台湾为培养下一代的“国际移动竞争力”,当局“教育部”在2011年20日公布的“中小学国际教育报告书”中,将英语教育列为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重点,包括将学校的英语课程由小学3年级提前至1年级开始,同时配套研议师资、课程与授课时数等,并优先补助偏乡、弱势学生离台交流学习等措施。
  福建小学教育中对于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是相当明显的,结合孩子心理因素以及接受能力的限制,学校的英语课程适当提前,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相应专业师资的从一年级开始,有课程安排等等。但是在有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甚至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英语课程的老师一般由其它课程的老师兼任的,这就有可能在学习中导致学生的英语发音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3 进行“小班化”改革
  1997年台湾教育改革报告书中提出:“缩小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应积极努力于1998学年达成每班学生数低于40人的目标,2006学年达每班30人以下的目标——以落实小班教学的效果”。后经教改推动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决议修正为“至2007学年止,国中小一律35人编班”。台湾小班教学改革的实验始于1998年,班额数控制在35人以下,并大力提倡“小班化精神”。所谓小班化精神,即实现“适性化、多元化、个别化”三合一的精神,最终达到“带好每一位学生”的目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实施小班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小学法治教育三字经
    2013年期末中小学生操行评语
    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
    中小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
    浅析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历程
    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
    台湾媒体的政治化刍议
    政治社会化:台湾民众国家认
    台湾名嘴“信”口开河掀起政
    台湾政客的大陆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