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工科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
 在整个沉降观测过程中,确定使用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DINI2电子水准仪,该仪器性能稳定,测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测量误差0.4mm,测量数据自动记录,自动存储,前后视距差限制,同方向两次测量数据自检,超过限差自动提示重测。在每次观测前,应对水准仪进行l角检查朴基准点稳定性检查,成果合格才可进行观测点的测量;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作业。
    施测路线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施测过程按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施测路线上的点作为主线点,其余测点作为支点进行测量。在观测过程中,采用后前一前一后的水准测量方法。每站前后视距差不超过0.4m,每站同方向观测值之差不超过0.4mm,全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方法施测。
    水准仪在进行变形监测测量中,影响其每站高差中误差主要有m置平,m照准与m读数,由于三者相互独立,故每站高差中误差为:

  设从水准基点到观测线路中的最弱点为n站,水准路线中最弱点中误差应满足m弱=土M站x<m允,就可以保证整条水准路线的精度符合变形监测的要求。

  式中,T为管水准器角值,符合误差取O.1T;D为视线长度;。为望远镜放大倍数。
    取T =10", D=20m, v=40,则M=0.16mm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由已知水准点至沉降最弱点最多10站,故最弱点高差中误差为:
    m=士0.16.=0.51mm

    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3.4条的规定求得的高差中误差1.9mm>0. S l mm。所以,选用DIT1I2电子水准仪和沿图1布设的路线进行测量,可以满足本工程的要求。
  4观测结果及分析
    从建筑物首层施工起至今,共对大楼进行了7次变形观测,现在大楼仍在施工中。通过这7次的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可以阶段性的了解整幢大楼的变形情况和总结各个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由于变形观测点比较多,选取其中部分观测点的变形量数据列于表1中;整座大楼的沉降等值线见图2.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整理,最终可以得出建筑物阶段性的最大下沉量为15.02mm,相邻两测点间的最大下沉差为7.68mm。目前的观测数据均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GB 50007-2002)第5.3.4条的规定的要求。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建筑物荷载的增加,建筑物整体表现为沉降,从图2中可以看出,除部分测点异常外,建筑物沉降量总体形势东部大于西部。但是,在大楼的沉降观测中,出现了随着荷载的增加,有些测点回升的现象,原因可能是由于建筑物地基的特殊性,随着荷载的增加,地基受力不均匀,造成建筑物地基一端下沉,另一端翘起的现象。某些测点略有回升,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误差造成的。我们会在以后的测量工作中对这部分测点加以重视。
  5结论
    建筑物的下沉,除绝对下沉外,变形的速率也十分重要。对一般建筑物而言,只要变形缓慢且均匀,大多数建筑物可以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致破坏。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的变形监测及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建筑物的沉降量在规定的限度内,并掌握了建筑物的沉降动态,验证了建筑物的设计,对今后的施工进程具有指导作用。监测过程中,有个别的测点沉降量出现了异常,其原因还不能确定,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要对这些异常点多加重视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浅析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