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判断
在判断采购内部控制缺陷严重性时,应从相关信息披露发生错漏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对采购流程控制错漏的重要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见图1)。在图1中,ob 表明错漏无法被内部控制预防或发现的可能性,由下至上可能性逐渐增加;oa 表明已发生或潜在错漏的重要程度,由左向右重要性逐渐增大。bcea为显著缺陷区,bcfa 为实质性漏洞区。

在明确了采购内部控制缺失点可能造成的错漏而对其严重性做出判断后,还需要对缺失控制点的属性,即该控制点缺失是属于哪个内部控制因素方面的缺失,如是属于制度性缺失还是岗位设置缺失,是属于授权缺失还是执行缺失等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知道从何处着手解决采购内部控制缺陷问题。此外,如果要达到从整体上判断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缺陷情况,还需要对采购流程下细分出的各自流程的内部控制点缺失是该子流程的缺失还是整个采购流程共性缺失做出判断。
(三)基于流程控制点的采购内部控制实施与改进
上文已经对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控制点是否存在缺失及缺失的属性情况进行了识别和判断,这样,就得到了以控制点形式表达的食品企业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状况说明表。本文以批准采购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表2)。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从控制供应商、采购计划、实施采购等几个重要环节来对整个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内部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控制点是否存在缺失及缺失的属性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这样,探讨我国食品行业企业采购流程内部控制实施途径问题就变得有据可依。
在实施采购内部控制方面,企业应在其战略的指导下将采购内部控制融入到流程的执行过程中,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影响内部控制的多个因素特征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可以以采购业务流程及coso 报告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从内部控制目标、控制风险、流程控制点、业务流程图、监督检查办法及控制点文档等方面着手得到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操作指引。实践中应根据采购流程的控制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记录于每个控制文档和流程图之中,以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
食品行业企业有效实施采购内部控制的制度保证
探讨采购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途径问题,还必须对一些因素保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不管其他内部控制要素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果。
首先,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体系。在推进采购流程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体系。决不能把采购流程内部控制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独立出来,单独发挥作用。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实现,不仅需要针对采购业务及其流程特点而设计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的保证,更需要企业战略层面的支持。
其次,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理念与行为方式的总和,无疑对采购内部控制这一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应将采购内部控制的理念渗透于企业文化之中,能够借助价值观念等软环境使自己的员工得到自律和他律,从而矫正其价值和目标,规范其行为,解决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使个体与组织的价值、目标统一。
再次,细节决定了实施采购内部控制工作的成效。详细的记录、统计,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推进工作的成败。企业的采购业务涉及面广、采购对象复杂多样,其流程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把握工作的细节,恰当地确定流程环节和控制点。在推进工作中,必须以扎实认真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分解与整合。做好基础工作才使得有效实施采购内部控制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
曹蕾,辽宁抚顺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原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