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立民之本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立民之本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升级显得越发迫切。但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抛弃,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同等重要。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要求产业发展应该梯度转移,中西部区别对待。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国情;产业升级

一、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几个说明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界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中主要依赖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在生产成本中,与设备折旧费用和研发费用相比,工资支出所占比重较大,目前主要集中在农林业以服装、纺织、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按照马克思主义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理论,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简单劳动创造价值相对较少,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2.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区别与联系。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主要依赖于尖端科学技术生产和服务部门,这些部门自动化程度高、资源消耗低、科技人员比重大、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快,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精密机床、数控机床以及高级医疗器械等行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依赖于资金投入的行业或部门,这些部门大型装备多、资金周转慢,主要集中在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这三者之间区别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生产领域,如中国各大电子产业工业园区的贴牌生产及外包企业,虽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同样依赖于大量劳动力。LoCALHoSt
3.区别于“两高一资”。“两高一资”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这一类行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负面作用较大,基本属于限制或禁止的行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分依赖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不高,但对社会并无坏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仍值得提倡和鼓励。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仍有一席之地

1.人口众多。2006年,世界人口为65亿,而中国就拥有13亿,占世界的1/5。发达国家、西方七国以及欧元区的人口总计分别为10亿、7亿和3亿[2]。显然,让13亿人口一下子都从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很不现实。据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讲,持续时间或将更长。
2.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众多,以2006年为例,中国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3]。2006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7%、41%,而发达国家分别为2%、26%、72%[4]。中国要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就需要不断推进城市化、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从土地上转移出来。1978年中国乡村人口数占比高达82%,1991年降低到73%,1997年进一步降低到68%,2001年达到62%,2006年则降到56%[2]。从历史情况来看,中国每年都有1%的乡村人口转移出去。2008年,中国有1.3亿农民外出务工。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仍然过高。2005年,世界农业人口的比重为40%,亚洲为50%,而中国则高达64%。未来,中国仍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将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4]。
3.国民受教育程度。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大有市场。2006年,在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未上过学的占9%,大专及以上的仅占6%。2001年,世界部分国家经济活动人口教育程度构成如下:韩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4%、44%、25%;德国分别为17%、59%、24%;法国分别为27%、47%、26%。虽然统计口径和年份不具可比性,但从这些数字中还是可以看出,中国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这种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必然需要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吸纳就业。

三、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向中西部转移
1.东部沿海地区具备产业升级的条件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快速成长,这些地区在人才、资本以及技术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具备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条件。
第一,具备高素质的劳动力储备。以上海为例,2006年,在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占22%,远远高于全国的6%[3];第二,具备一定的资本积累。2006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27 567.27元,西部地区则为10 959.49元[3],远远低于东部;第三,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2006年,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7 567.27亿元,占全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63%,占东部地区生产总值的40%[2],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已经相当发达。
2.中、西部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
第一,劳动力人口丰富,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符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条件;以2006年为例,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中西部20个省(自治区)占全国的60%,未上过学的,占全国未上学总数的67%。区域内,大专及以上人口仅占5%。中西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更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土地等资源价格相对便宜,具备竞争优势;第三,靠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市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很大,2006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64万元、中部地区为1.06万元、西部地区为1.04万元[2]。劳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立民之本》的网友还看了:
    [免费范文]试析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
    [法律论文]试析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
    [法律论文]试析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 防范治理企业劳动纠纷
    [经济论文]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法律论文]试析顶岗实习大学生劳动者身份的法理思考
    [经济论文]试析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今日更新]五一劳动节活动法会小记
    [今日更新]2013年五一劳动节长假露营活动策划书
    [今日更新]2013年五一劳动节烧烤露营方案
    [今日更新]2013年五一劳动节中小学校防溺水告家长书

    经济论文
    普通论文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管理
    普通论文浅析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管理
    普通论文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区域产业合
    普通论文试析上市银行营销战略的两极——
    普通论文基于绿色化理念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普通论文威海市粮食补贴现状\问题及改善思
    普通论文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运行系统动力
    普通论文中国特色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探索
    普通论文浅析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机遇
    普通论文关于宏观经济环境对资本结构调整
    普通论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
    普通论文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生产力发展效率
    论文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浅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普通论文[工程建筑]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施振荣与宏基“尊重人”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管乐器演奏的呼吸与音色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论综合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企业如何分析培训需求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零八零七]学校抗震救灾工作总结
    普通范文[规章制度]市国税局计算机信息中心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乡镇党委书记竞聘演讲材
    普通范文[调查报告]中学生寒假社会调查实践
    普通范文[先进性教育]先进性建设与弘扬先进典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县委书记在全县政法综治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降低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三抓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全县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九年级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银行股长竞聘演讲辞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竞聘供电所所长演讲稿_
    普通演讲[节日演讲稿范文]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普通演讲[爱国演讲]致富思源铭党恩演讲赛演讲
    工作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上海市产权交易出让委托合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2009年乡党委书记述职述廉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教师培训学习感想
    普通公文方案[模板范例]关于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网络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某区冬季及一季度安全生产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公司科技进步管理办法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消防支队“共塑新形象”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企业该如何确定培训项目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2009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意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在塔斯建材有限公司开业典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学习行政许可法的体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