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几乎全部更换。这实际上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责任和权利分配问题。
目前大部分珠宝企业如不是老板或亲戚管生产,也是聘请有经验的生产经理(厂长)全面负责生产,生产经理(厂长)拥有对部门的绝对控制权,通常会使得生产部成为一个独立的并且封闭的系统而与整个运营流程协调性差。运营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怎样将权力分配给到尽可能基层,并确保相应的基层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2. 货品安全:由于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大,一般收入也不高,而其经手的产品却价值巨大,当员工心态不稳时,常有人铤而走险地博一番,如果这时管理不严谨有漏洞,很有可能让心怀不端的人得手。货品缺乏安全保障,公司曾因为管理漏洞,人员不稳定的原因,致使员工内盗,在一年内失窃钻石价值达百万之巨。尽管每个员工入厂都有人担保,真正出事时担保人也无能为力,难以承担责任。至于金粉,一些工艺垃圾,废旧工具,因含金量高,尽管每个公司明文规定规定不能带出厂,却也不断有人想方设法带出厂,并且在深圳,番禺等珠宝产业聚集区,这些垃圾,废品回收已经成行成市。
3.对公司商业机密保密程度。客户资料,报价,设计的款式等都是公司的商业机密怎样保证这些资料不被泄漏和不被竞争对手利用。安全性的要求使得珠宝行业的运营管理多一个最重要约束因素,使得流程设计和工作设计对安全性优先考虑于效率。
成本和效率---怎样使产品更便宜。对这个方面主要通过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来确定是降低成本的潜力和可能性;减低成本的阻力;从而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构成。
目前,欧钻珠宝生产率偏低,生产成本偏高。首先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由于历来生产部门都认为,做金货,高档货批量小,订单不稳定不能按记件付酬。员工把加班工资看成收入的重要组成部份,上班效率低下。 其次缺少约束机制。每个主管都有亲朋好友在自己或公司其他部门,因此也不愿意给压力给下属,甚至为了照顾关系把根本没有相应其技能的人放到技术岗位,人浮于事。其实根源是责权利不相匹配。
其实,工人好管理,他们服从性好,他们的行为完全取决于公司的制度设计和直接上司的管理。如果是计时工资,当然效率低;如果是计件工资,当然会效率高,但怎样保证质量和工序之间协调的需要主管的努力。
但是目前拿月薪的主管,由于没有对部门和主观的绩效客观考核,唯一每年一次的加薪机会,由直接上司生产经理掌握。因此,主管的努力方向主要不是部门之间主动协调和提高质量,而是和上司搞好关系,对上司的服从。相对来说:一个主管常常采用手段是把问题上缴,多些在上司面前的沟通机会,表现得更谦虚一些,其加薪的机会肯定大于那些主动把问题解决了的主管。如果一个主管很有头脑,有它的一套做是方式,而这种方式与上司又不合的话,那么他一定是被排除的对象。其实主管是真正应该,并且能够负担一定责任的层面。如何设计制度来考核和激励主管是提高效率最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生产经理。即使有一定的年度目标,如果没有与目标相关激励因素的话,对于一个所谓全面负责的岗位,其实也可以什么都不负责,这完全取决于本人的专业精神和管理水平。因为对于整个工厂这样一个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任何事件都可以找到不止一个理由。并且实际上任何问题的直接责任人都不是经理。在这种环境下,生产经理的工作有两大趋向:一方面面不是做出成绩而是做秀;喜欢做些可以表现自己能力和特长的事,从而引发装修和采购的动机;往往这些是动机可能与公司总体目标相悖。另一方面,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也就是出于这个趋向,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来控制下属和建立下属超出工作关系的个人关系。由于各个主管的工作关系是串联的,简单来说就是缺了谁都不行,因此平衡下属的关系需要做很多非常的工作。在很多时候导致处理问题时的方向有悖于解决问题;或者说有悖于公平和公正。这样导致部门内部封闭和关系复杂化,与整个公司业务配合差。因此,生产经理的层面倒主要不是承担责任的问题,而是如何限制其权力的问题,使其工作重心转移到配合公司整个业务流程上来。因此应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系统,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突破部门的藩篱。
从生产组织来看,手工艺生产产能无法准确估计,生产计划不准确,物料和生产信息沟通不畅通导致生产不平衡需要加班来赶货,也是导致成本高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方法是建立真正能适应工作流程的erp系统。目前公司正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建立新的erp系统。可望改善这方面的问题。
从业务流程来看,业务单位整体协调对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市场部可能在客户谈判时只关注价格,而答应客户过短的交期,须加班加点或特别的工序才能完成,导致额外成本增加;是厂部可能唯美主义设计,在工艺成本方面考虑不多,导致制造成本高,可以通过设计部与工厂的沟通,加强为生产设计的培训;香港市场部通过香港生产控制部传达信息给工厂生产控制部,造成信息的瓶颈和延误。现在愈来愈多的公司,把运营中心设在深圳或上海,把香港作为国际市场开发和出口的物流中心。
另一方面要说明的是欧钻珠宝作为一个外资企业,有其不同的人员结构和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对产品质量,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的要求相对较高;适应社会,法律环境适应的成本等方面都无法和本土企业竞争;甚至也无法和港资企业竞争。因此完全以成本导向,用简单对比的方法去降低各个单项成本,可能会丧失自身的优势。实际上珠宝产业,制造成本在整个产品价值中不到20%。因此,欧钻珠宝要在成本上求得竞争优势,只能是从产品的原材料到顾客手中,整个价值链上优化才有成本优势和利润空间。
产品质量---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和稳定性。
欧钻珠宝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于本土企业;但遗憾的是公司和整个钻石首饰行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成文的品质标准;品质检验是凭经验来判断主观性强,稳定性差;品质检验人员培训困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