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是建国后企业,国家提出要走“规范破产、鼓励兼并、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路子,大批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又加重了这一压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应该大力促进农村产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建设小城镇和促进城乡中小企业的发展,尽量就地创造出较多相对较充足的就业岗位来吸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减轻城市中的就业压力。对于城市中新增的劳动适龄人口的失业现象,我觉得可以从教育着手,改变他们的就业择业观念,倡导务实、踏实的择业观。对于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可以扩大再就业培训的人群覆盖面和技能范围,并健全下岗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每个下岗人员都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国家财政支出,节约财政开支。
(二)货币平衡的问题
广州市人行的副行长李丹儿在一次报告中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她在谈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外均衡时讲到: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2006年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世界第一大国日本,并于10月突破万亿大关。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就以惊人的数目增长,而主要原因不只是贸易顺差,大量的举借外债也造成外汇储备巨额增加。我国目前的这种持续的、较大的贸易顺差正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表现,而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国内收支不平衡的外在表现,顺差的扩大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很大的压力,也会延缓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综合国力的提高。LoCALHoSt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国际贸易大额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大量外资涌入,由于我国严格过多的基础货币投放→信贷自由性提高→商业银行拥有充足流动性→过快的投资增长→ 配套短期资金与连带产业融资→旺盛的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紧缩的货币政策→ 外资替代内资→外资更多流入以满足需求→加剧国际收支不均衡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目前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用以抑制投资过热可能带来的通胀。我国经济频频过热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制问题,所以,如何深化体制改革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对高额的外汇储备所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做出正确而积极的回应,就成了当前制订经济政策的中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必将为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京文,汪同三.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程超泽.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3]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彭刚,黄卫平,郭郁彬.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