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 一方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开工不足、冗员压力等多重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基于市场结构、投资结构等方面的战略调整存在时间上面的滞后性,所以,国内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就业问题将面临考验 早在2008年年底,就出现了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由于企业开工不足而导致民工返乡等现象,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国务院新闻办在2009年7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的发展带来后劲,缓解生产能力过剩所带来的压力,将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的方案、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结构性减税、消费补贴等政策落实到实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努力实现区域自由贸易 如果无法阻止全球贸易保护的盛行,那么,中国应该需要努力实现区域自由贸易这一次优选择,进一步促进“10+1”等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努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营造自由贸易的平台,在区域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运用好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 目前国内的钢铁、纺织业、汽车等产业都面临了出口的寒冬,如何运用好政策倾斜这一杠杆可能会影响到众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应付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应该运用好财政税收、信贷、商贸服务等手段,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积极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融资担保;扩大出口信用保单融资规模,也可以引入有条件的境外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短期险的经营;通过拓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减轻出口企业汇率风险;通过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缩短结算周期,稳定汇率预期、减轻汇率等一系列风险。LOCalhOST (五)借助危机提升自身竞争力 针对国外设立的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唯有提高产品质量等硬性指标,才能冲破壁垒、规避风险,真正意义上走科技兴贸之路。同时金融危机下的优胜劣汰准则对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与转变增长方式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体来讲,面对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现象,中国仍然会坚持走自由贸易之路,继续利用好国际国内这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探索区域贸易合作的新形式、新思路,为共建和谐世界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