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同时,我国资本回报率自1993年以来处于上升趋势①,也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行为。由图1可知初次分配中生产税净额占gdp比重较小且稳定,因此本文只考虑劳动者报酬与资本所得占gdp的比重及其变化趋势对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影响。
二、收入分配体系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
宏观经济内部均衡指的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的状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内部均衡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指数高企,经济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公报显示:自2007年3月cpi涨幅超过3%以后便一路走高,2008年4月达到8.5%。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引领的结构性上涨,如国家发改委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物价上涨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在结构性上涨的因素消失之后,国内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平衡的基础之上,可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本文认为,自2007年3月开始启动的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领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拉动的新一轮物价整体上涨过程。食品供需失衡导致的短期物价结构性上涨是此轮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失衡的收入分配体系造成的高投资率和低劳动报酬。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高投资率导致银行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并对物价稳定造成压力。如图1所示,由于资本在收入分配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份额,企业部门有了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基础。同时本文第一部指出我国资本回报率持续上升,使得以逐利为目标的企业有了投资激励。lOcaLhOSt因此出现了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投资冲动。在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假定:①国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只有家户与企业两个部门;②生产要素有劳动和资本两种;③产品的资本成本不变;④产品的售价与成本分别为p、c,社会总产品为q,n为工资占总产出的比重。注意到完全竞争条件下p=c,则全社会工资总额为:
w=acq(1)
对(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
lnw=lna+lnc+lnq(2)
对(21式两边微分,得到:
一:+
c。0
将(3)式改写为:
c=w-q(4)
其中e表示劳动成本变动率,表示工资率变动率,o表示劳动生产率变动率。由(4)式分析可得:时,即劳动生产率增速大于工资率增速时,产品的劳动成本会呈现出下降趋势。由于假定资本成本不变,这一变化将会使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强,贸易盈余扩大,部分抵消本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
下面以1992年为基期,1992年至2006年论坛,北京,2005年),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率之间的差距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得贸易顺差即使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还是持续扩大,因为出口企业有相对大的利润空间消化本币升值对出口收益造成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体系中初次分配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一问题通过影响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消费、投资行为,对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为:劳动报酬和资本回报的失衡,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巨额贸易顺差等宏观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为扭转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本文认为可行的对策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an强人力资本投资;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一,改善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由本文的分析可知:劳动报酬的上升并不必然的降低利润、削弱企业竞争力。因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成本两个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即使在工资增长的情况下,企业部门也可以保证利润不变甚至增长。而且,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可以促进国内消费,避免我国经济过分依赖投资与出口所带来的危害。
第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造成不同国家之间产出与国民收入悬殊的主要原因,较低的绝对工资水平往往伴随着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本投资的贡献率已经远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尽管本文指出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与劳动报酬失衡,但这一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体制、文化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所以为应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需要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汇率由市场决定为目标。
作为本文逻辑体系的一个总结,图4描述了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诸多内外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问题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的关系。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图4建立的框架可以用来观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