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浙民工问题调查 |
|
|
两千多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农民阶层开始迅速分化和迁徙。最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现象是,农民工以乡镇企业为跳板异军突起,义无反顾、势不可挡、坚忍不拔地行走在城乡之间,并以工人阶级后备军和城市居民预备队的姿态,执着而耐心地等待着社会的认可。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农民最伟大的“凤凰涅般 木”,是中国产业工人划时代的整体性更新。正是在这种认识和感悟的驱使下,农民工问题成为我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 笔者到四川、浙江等地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LocAlHosT总的感觉是,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 四川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农民工数量的巨大。一份详细材料表明,2004年四川有1490万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740万人;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达到200万户,占全省农户的10%;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对于这几组数据,可以作三点简单的分析:首先,1490万农民工大军,正巧与北京市总人口相等,意味着四川有30%以上(江西、福建高达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跃出农门”,这个数字相当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其次,200万个农户举家迁往城镇,说明了他们告别农村的决心和勇气,也提醒我们这已经不单纯是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是人口以户为单位的群体大迁徙。第三,576亿元的农民工劳务收入,大大超过了全省地方性财政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超过50%,这标志着农民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不仅如此,四川2005年上半年的情况更让我们关注。截至6月份,全省有1537.36万农民外出务工,同比增加333.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75.58亿元,同比增加61亿元。四川这种动态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民工潮发展的强劲势头,数量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都是历史上不多见的。 一般认为,决定农民工涌向城市有两个变量:一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二是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两个变量在我国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宽松,农民工的流量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那么,全国农民工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准确数字,在统计概念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一是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二是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就业人数。据有关统计和调查分析,2004年,前者为1.38亿,后者为1.02亿,两者相加为2.4亿。但这两个数据有交叉重合,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中有一些不是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人数又不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此外,有些乡镇企业改制后就不纳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但一线工人仍然以农民工为主体。除上面两个数据外,还有些相关的数据可以说明农民工群体之宏大。比如,2004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达18.9亿人次,比10年前增长6.7亿人次。农民工一般占春运客流的60%以上。综合各方面因素保守地进行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大概超过1.8亿。当然,也有专家估计,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三农问题根本出路探讨 下一个论文: 某区外来务工女性生存状况调查
|
|
|
看了《川浙民工问题调查》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新生代农民工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研究综述 [免费范文]从“边缘人”到“新市民”:传媒与新生代农民工的 [免费范文]资讯时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经济论文]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农民工劳动关系解析 [经济论文]浅析经济社会学视角下农村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工流动 [企业管理]中国制造业农民工管理模式变迁——基于人性假设论 [法律论文]浅议农民工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今日更新]当代农民工政治冷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企业管理]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 [今日更新]论宪法平等权对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约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