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就业型”培训三大陷阱 |
|
|
在铺天盖地的培训广告中,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打出就业牌,“保证就业”、“负责推荐工作”、“保证高薪”之类的字样频频出现。培训,原本是花钱的事,如今却变成赚钱捷径,求学者自然乐不可支,于是,各种培训机构报名行情火爆。那么,作为“办学专业户”的培训机构能否解决学员的就业问题?那些信誓旦旦的诺言最终是否兑现?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那些诺言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陷阱,让求学者在选择时如履薄冰。这里提醒求学者,参加就业型培训应注意以下三大陷阱。 陷阱1文字游戏 某培训机构在招生广告上标明“室内设计就业班”,但学员完成培训后并未获得相应的就业服务,培训方表示只对“表现好”的学员给予推荐就业。有学员对“就业班”的说法提出质疑,培训方却解释:“凡在我们这里参加学习的学员都能学到真本事,都具备了就业能力,都能找到一份工作,这就是‘就业班’的意思。” 提醒:在如今的培训广告中,“就业班”、“就业推荐”之类的提法比比皆是。从表面上看是信誓旦旦,实际上在玩文字游戏。例如,“就业推荐”不等于“包就业”,学校只要安排学员参加实习或面试,就算履行了承诺,至于能否就业,只能看学员的运气和能力。因此,求学者不要过于相信培训广告上那些诱人的文字,咨询时必须刨根问底,弄清楚培训机构承诺的细节,以免掉进文字游戏的陷阱。 陷阱2口头承诺 小许一年前参加了某软件工程师培训班,当时培训机构承诺,成为认证工程师后,不但工作好找,年薪可达10万元。入学后,小许发现该机构的教学环境和师资质量都不甚理想,由于培训机构不同意退还学费,他只能硬着头皮学完课程。lOCALhoSt现在,小许获得了证书,却仍在原单位从事低层次工作,依然拿着八九百元的月薪,培训费却花了6000多元。由于当时只是口头约定,小许无法找培训机构理论。 提醒:培训机构在广告上都很牛,不是承诺包就业,就是承诺包高薪,但这些承诺都只是口头保证,而且措辞圆滑。例如,广告上明确提出“保证月薪5000元”,等学员毕业后却表示,视学生情况而定,并不能保证所有学员都能达标。如果学员据理力争,培训机构干脆来个空口无凭,抵赖得一干二净。因此,求学者不要轻信培训机构花好桃好的口头承诺,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供书面保证。 陷阱3偷梁换柱 张先生在某报上看到一则职业技能培训广告,注明“100%保证就业”,在咨询时工作人员再次明确表示“负责就业”,急于找工作的张先生交了6000元的学费。半年后,张先生拿到了培训证书,培训机构并未食言,推荐他去某企业上班,只是地点远在上海,让他哭笑不得。 提醒:推荐就业由培训机构具体操作,学员对细节问题并不了解,因此,一些机构乘机捣浆糊。例如,推荐学员去一些位置偏僻、层次较低的企业;提供无人问津的低薪岗位;有些培训机构甚至与企业联手欺骗学员,先录用学员到企业中试用,一旦过了试用期就借故辞退。因此,求学者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许诺包就业的培训机构,最好要求其签署协议,明确就业方向、聘用期限、薪酬待遇、违约赔偿方式等事项,以免被打闷包。(完)
|
|
上一个论文: 培训效果如何评估 下一个论文: *联创经验交流会典型发言-双强党员典型材料
|
|
|
看了《提防“就业型”培训三大陷阱》的网友还看了:
[今日更新]“就业状况公布 法学专业不乐观”等 [今日更新]提防美国的国债泡沫 [今日更新]大学生“就业恐慌症”与就业力的培养研究 [经济论文]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 [企业管理]论当前我国“就业与增长背离”的成因及对策 [今日更新]我国“就业悖论”问题研究综述 [经济论文]我国“就业悖论”问题研究综述 [免费范文]我国“就业悖论”问题研究综述 [免费范文]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