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理学院以工商管理培训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企业高素质经营管理者为目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企业管理培训。开办的主要班次有,全国520户大型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班、效益农业研讨班、全省大中型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班、中小企业与私营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班、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研讨班、wto基本知识培训班、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培训班、mba研究班等。在培训中,他们从企业的需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出发,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增设针对性、应用性强的专题课,解决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教学、学员管理制度,严抓严管,确保培训质量。
针对企业需要,开拓培训市场 把培训从国有企业扩展到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使国企培训与民企培训并举。吉林省近几年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很快,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深入民营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调查研究,这些企业对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大有需求。因此他们先后举办了3期民营企业与3期股份制企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班与市场营销、公司理财专题培训班,受到企业的欢迎与好评。
把培训地点由院内扩展到院外,使集中脱产培训与送教上门培训相结合。他们在办班过程中调训学员遇到较大困难,发现工学矛盾是影响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全部集中培训有实际困难。于是他们根据企业的要求,主动送教上门,就地办班。这样做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为企业节省了培训费用。三年来他们先后为通钢板石矿业公司、磐石无缝钢管厂、大栗子铁矿、吉发集团、吉林柴油机厂、吉林森工集团、长春客车厂、一汽实业公司、一汽运输公司等10多个企业就地举办工商管理培训班20多期。LOCALHOst
把培训层次从工商管理培训提升到mba培训。在国内与吉林大学联合开办了mba培训班二期,在国际与澳大利亚格林威治大学联合开办了mba课程培训班一期。
把培训范围由工商企业延伸到其它行业。这几年他们在大力开拓企业管理培训的同时,还与省建行、省国土资源厅、省盐业公司、省股份制企业协会,太平洋保险公司、地税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三年来共开展这类培训48期,共培训2700多人。
瞄准市场需求,开发培训课题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热点开发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他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课题,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发新课程。比如,近几年我国加入wto问题已成热点问题,企业与经济部门对此不同程度有些困惑,都在研究相应对策。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开发了《我国加入wto的利与弊》、《wto对我省的汽车工业影响及发展对策》、《石化工业改革发展研究》等专题课。又如,针对吉林省国企改革和发展步履维艰,效益下滑,工人下岗等现实问题,该院青年教授刘文广专门开发了《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的专题课,在多个培训班上讲授,受到好评。
紧紧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发课程。他们在培训中特别注重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新课程,把企业的需要作为他们的课程开发目标。比如:在深入企业调查中,他们发现有的企业营销观念比较滞后,营销手段落后,所以产品销售遇到困难。针对这种现状,他们开发了一个《树立大市场营销观》的专题课,并派教师深入企业讲授,使企业干部转变了观念,放开了眼界,树立了全新的市场营销观,反响很大,效果很好。
他们主要开发了三类课程:一类是专题课。主要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体现时代精神与改革热点难点问题,为满足企业改革与发展某方面需求而开发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代性、实用性。
另一类是特色课。主要是工商管理培训中针对企业的需要而推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课程。近几年,推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课程,主要有《edi理论与实务》与《余弦管理理论与方法》两门课程。国家经贸委培训司已把这两门课程划为全国企业管理培训的特色课程。
第三类是精品课。这类课程他们主要是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原有的主干课不断更新内容、完善体系、提高水平,使之精益求精,像企业的名牌产品一样,成为名牌课程。
注重打造品牌,培育特色培训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他们在培训中,将着眼点放在把握培训目标上,即提高参训人员的工商管理知识与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此他们引导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首先是开创模拟仿真教学。为了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工商管理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在有些课程中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比如,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课程中,在外贸edi实验室进行仿真教学。学员利用电脑,便可代表一家做外贸生意的公司,通过软件向商检、海关、银行等部门报批文件、发盘,一次性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自动实现汇单结算,顺利完成一系列业务过程。使学员仿佛步入一个真实以国际货物卖场情景之中,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使学员大开眼界,耳目一新,掌握了利用网络处理外贸业务的先进技术。
其次,他们把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开拓学员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每期工商管理培训班都组织学员到省内外先进企业实地考察。省内的企业有一汽集团、吉化公司、吉林化纤;省外企业有无锡小天鹅集团、阳光集团等。通过考察使学员拓宽了视野,学到新知识、新经验,增长了才干。
探索“培训、科研、咨询”三结合的新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使学员能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培训的多项功能作用,他们努力探索培训、科研与咨询相结合的途径,把企业培训的特色建立在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上。比如,工商管理系教授高军不仅把他的科研成果“系统输出余弦管理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并把这一科研成果带到企业进行实际应用。他先后深入到一汽集团铸模厂、吉林化纤厂、吉林石砚厂,边培训、边推广,使许多企业管理走上科学轨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比如一汽集团铸模厂对铸件质量实行余弦管理以来,金属模具一等品率提高83.3%。废品损失率下降3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