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方式创新分析 |
|
|
2.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师向学生提供关于模块研究的相关材料,并要求学生必须以审视的眼光来阅读有关材料。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的材料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学科中前后紧密相连的相关材料,要求学生通过专题的教学,理解学习中的新方法,了解新问题产生的背景,注意思路的前后衔接;第二类是跨越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材料,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与语文、体育等可能遇到的问题来设计,这类材料可由学生自己案小组提供,教师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第三类是数学技能类材料,要求学生参与性更强,学生应能掌握处理原始数据的能力,较熟练的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结语 总之,首先,改变学生教室里被动完成学习的方式;其次,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会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数据,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学习乐趣,开发潜能,学会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世嘉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传义,朱巍.超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6). [2]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 [4]昊文侃.当代外国教学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5]柳斌.刘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6]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页 [1] [2] |
|
|
|
上一个论文: 试论对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创新教学的思考 下一个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