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或是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是假腔假调,八股气息浓,或是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主要原因。作文教学由“应试”转向“应需”这个大趋势,要求我们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
如何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路在何方?
一、阅读、欣赏——让学生感知生活,触摸生活
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提高写作兴趣。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与作者达到灵性的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目前则是,学生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作品,而同时又觉得作家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无法相比,这样,学生也仅仅是一般的阅读,而不能受到启发,不能以之为借鉴去感知生活,当然作文时只能是走空洞无物的老路。
要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求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帮助学生撩去那些文学巨匠们的神秘面纱,将作品中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使他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巨人的视野感知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草丛中蹲着的石羊、石马”(《社戏》)与学生旅游中所看到的景物拉近,将“那眼珠的间或一轮表示她是个活物”(《祝福》)与学生平时对人的神态的观察拉近,将朱自清对“绿”的超凡脱俗的空灵描写与学生平时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认知拉近。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能透过阅读感知生活。
其次,运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生活感知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年龄小、思维跳跃性大、直观性强、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在指导阅读时,教师要自觉地运用录像、幻灯、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对生活感悟的潜在力。如在《康桥》的讲解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把诗中的图画与现实生活的图景重合,把诗中的意境更直观地传导给学生,我放了《用心灵歌唱的诗人——徐志摩》录像带,一下子,课文中的“青荇”、“金柳”、“夕阳”变成了视觉体验,增强了直观性,同时,再加上播音员配合画面那深情的诵读,更使学生深深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在视觉与心灵上与作者达到同步。但这仅仅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感知生活的第一步。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由生活画面到再创造的飞跃,我又请美术教师把我在水上公园西湖拍到的一张风景照放大成一幅水彩画:一池清水,池岸开着艳丽的鲜花,几株斜在水中的垂柳露着树梢,树梢上站立两只鸣叫的小鸟。然后我把这幅画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先思考,然后口头作文,要求学生从自己对生活感知出发,任意想象。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兴趣高涨,一节课有二十几名学生作了口头作文。有几种构思是颇具特色的:某地水灾严重,深及树梢,借此反映水之大、灾之重;池水涨,淹树,殃及鸟巢,两只鸟为自己失去家园而悲鸣;水淹没了树干,而树却顽强地生活下去,树枝高仰、绿叶葱葱……表现着一种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有的学生则把整幅画抽象地概括为:这是一首希望的歌,是一种极致的美,是诗情画意的组合……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观察、积累——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
人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生活磨炼所赋予的。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然而生活的这种赐予却是转瞬即逝的。如何捕捉并且留住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注意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因为只有积累,才有素材,才可能有创造。一般说来,学生往往被他们所经历的矛盾的生活、被他们接触的人物和事件所激动,才有了写作欲望,才能产生好的习作。我班学生曾有一篇名为《鸟之恋》的习作发表在一个刊物上。《鸟之恋》的创作便是她多年通过日记积累、观察生活的结果。她在介绍写这篇习作过程时说:我日记中有两个生活小片断,一个取材于我邻居家孩子爱鸟的故事,另一个是我校门口一帮中年人每天捕鸟、卖鸟的故事。我把它们放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反映了我对生活的理解与思索。这正说明,生活的积累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上的重要性:积累是创作的前提,创作是积累的必然结果。


积累,不可缺少,但对生活的真正感知更重要——由此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来。因此作文教学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要不断地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的真谛。我班有一位平时很喜欢诗歌的女生,在我们学完“当代诗歌”这一单元之后,她也试着写了一首名为《水中花》的诗。诗的语言优美流畅,节奏富于韵律美,从文字形式上看不可谓不优美,但思想内容上却有所欠缺。为此,我先是引导她到自然中向生活讨教,寻求答案:在水上公园,她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
    对农林类高职高专遗传学教学
    农林院校《政府经济学》教学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中自
    英美文学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
    同题作文赏析
    作文素材赏析
    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