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传统民本论与现代民主的异同           
关于传统民本论与现代民主的异同
贱,只承认交换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它奉行的是等价交换原则,反映在社会关系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协作。因此,在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上开不出现代民主的花朵.现代民主只能生长在商品经济的土壤里。
  (二)相同点
  民本与民主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内在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民本论与现代民主都体现了重民思想。由于统治阶级认识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统治真理,所以 中国 历代的统治者们在其统治过程中.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极其重视民众的利益,把爱民、利民等作为其善政措施的指导思想。如明成祖朱棣所言:“朕惟事天以诚敬为本,爱民以实惠为先。《书》日‘惟天惠民’,又日‘安民则惠’,然天子视听皆因于民,能爱人即所以事天。”现代民主的使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实现民众的自由与平等,显然也是把民众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2)民本与民主都有反对专权、专利的思想。反对专权、专利这一思想,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如成书与战国时期的《商君书》中就说:“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擅一国之利是专利,管一官之重是专权,两者都是对国家的危害。民本论者看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从而提出一些学说来限制王权。现代民主的首要内涵是要求主权在民,因此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限制统治者的权利,因为只有有效的限制王权,才能真正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
  三、民本论对现代民主建设的启示
  (一)培育民众参与意识,提高民众参与程度
  在传统的由官为民做主的民本思想影响下,至今我国广大基层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都不强。为了我国民主现代化的 发展 ,必须培育人民民主的参与意识,并且拓宽其参与渠道,从而提升我国政治民主化程度。人民的参与程度既是我国人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又是衡量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尺度。这种参与意识的培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改变人民的传统观念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在通过 教育 等方式来培植的同时。还要完善与其相配的法律法规。我国民主现代化建设的最大任务在基层,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人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能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坚持以人为本。清除“官本位”思想
  我国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以人为本”是我国民主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政治生活中还存在官僚主义现象。个别政府官员脱离人民群众,不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困苦,既使给人民做些实事,也往往是以主人的心态认为是对人民的恩惠,而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因此,传统的重民、爱民等民本思想应得到提倡和发扬,并且将其融于当今的“以人为本”思想中.使国家公务员切实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本型工作作风,从而推动和促进民主的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 法律 制度建设,提高法治程度
  传统的民本思想突出的是人治,广大民众的权益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和实现。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就必须加强民主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度还不够高,人民的 政治 参与活动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得不到充分的实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主 现代 化的进程。要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治程度。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四)大力 发展 市场 经济 ,不断巩固民主基础
  市场经济是民主依存和得以发展的基础。为了推动和发展我国民主现代化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我国现在毕竟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不完善。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立.造成部分领域民主建设的缺位.阻碍了我国民主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促进我国民主的发展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
    美学的多样性与中国传统美学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学习方
    关于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定位的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
    探讨关于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
    传统中学作文与新课程作文的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顿方案及
    论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
    论关于北京轨道交通投融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