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到以人为本,把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2.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仰,确定明确的生活目标。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是学习,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把自己的命运与之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事实上,缺乏幸福感的大学生主要是缺乏理想和信仰。大学生在经历高考后,就失去了目标,理想的缺失,就失去了幸福感。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让学生体会人生目标和理想在实现过程中的积极感受,这也是幸福感实现的基本主体条件。
  3.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从关注社会与自然发展的高度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追求崇高而完善的人格,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在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人文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们对幸福的真实把握。所以,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应避免说教的单一方式,在德育过程中溶入历史、哲学、美学等各个学科。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人文教育的实施提供优良的环境。
  4.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认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的提高获得幸福的感受。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与不足,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成长进步、友谊与爱情等方面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做到既不盲目自负,又不无所作为,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心理技能,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调适、自我排解,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这都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中国论文联盟http://*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2]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
  [3]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1).
  [4]陈连珠.浅议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J].琼州大学学报,2007,(1).
  [5]龚鹰.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J].当代青年研究,2006,(2).
  [6]吴璇.幸福教育的价值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7,(9)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从艺术接受心理上谈楚漆木雕
    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
    高三作文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
    《怪咖心理学》心理学竟然可
    “类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元理
    心理学的困境与常识心理学的
    论心理学的分裂和对心理学发
    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手术病人
    音乐的物理学和心理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