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记者的心理调控研究           
记者的心理调控研究
力时进行自我调节是不够的,人文关怀的阳光不应忽略记者,也正因为记者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大而工作压力大,这种关怀才更显得重要,一定程度上说,记者的工作状态决定了我们获得信息的质量。
  3.1 组织上的关怀
  绝大部分记者都是某一个媒体的成员,从属于某一个单位,由此就有组织人事上的关系。上级组织和领导对下级的各种保障和关怀十分重要,思想上的指导、业务上帮助、生活上的关心、物质条件的保证、心理上的导引以及合理的激励机制等,有利于记者增强归属感和成就感,让记者觉得工作有条件、做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形成既紧张又和谐的氛围,能激发记者的工作热情。
  3.2 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作用很大,但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记者解决不了,而且也不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所在,不必对记者的无能为力或拒绝横加指责。其实,记者是社会的服务者,工作目标是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应该理解记者的工作,严要求但不是苛求,不要因某些不具代表性的反面个案而丑化甚至妖魔化记者,从而对记者的工作设置障碍。记者群体绝大部分是好的,坚持正义,认真辛劳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

 3.3 国家的责任
  新闻舆论激浊扬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新闻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也是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应该从保障出版、言论、新闻自由,发扬民主、加强舆论监督的高度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保障记者的采访权也就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如《舆论监督法》或《记者法》或《新闻法》,同时加强其他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加大执行力度,来引导和保障行业发展,对损害记者权益的行为进行制裁,切实保护记者相关权益。通过国家力量加强宣传和治理,既要防控和制止新闻活动中的歪风邪气,又要对追求新闻正义和社会价值的行为和作品、组织和个人大力提倡和保护,为记者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
  这些外部的条件对于记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毕竟,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角色定位不单单通过自己的认知来达到,更需要外部认知和相应机制的保证。由于工作性质,记者更需要社会认同和制度保证。
  综上所述,记者的心理调控是个综合体,既有主观进行的自我调控和为了保证采访效果而对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调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台湾问题:穿越冷战的心结
    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手术病人
    浅议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读让世界充满爱的心得体会
    读邮差弗雷德的心得体会
    新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心理健康
    论自醒能力对公共管理者的重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公民意识
    从财务战略角度浅析速度增长
    农林院校学生逃课的心理因素